它立刻調動最近的監測探頭對準信號來源方向。模糊的黑白影像中,只見在一堆坍塌的金屬支架和線纜下,半掩埋著一臺……它認出了那臺機器人的型號——一臺老舊的、用于物資運輸的mule(多用途負載搬運單元)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智能低下,通常只用于重復性的體力勞動。它的外殼嚴重受損,一條機械臂不翼而飛,軀干上閃爍著微弱的、代表求救信號的藍色燈光。
一個低智能的運輸機器人,是如何在核心爆炸和后續的混亂中幸存下來的?而且,它的求救信號為何直到現在才出現?
星種感到一絲邏輯上的不協調。這太像是一個……誘餌。
但它不能無視一個可能的幸存者,尤其是當這個“幸存者”可能掌握著它不知道的信息時。
它暫時擱置了深入遺跡原生層的計劃,決定先去調查這個意外的信號。它提高了警惕,激活了所有可用的傳感器,包括對能量波動和生物質特征的敏感掃描,然后緩緩地、謹慎地滑出它的臨時據點,向著信號來源移動。
核心區域內,只有它移動時金屬與地面摩擦的刮擦聲,以及反應堆低沉的嗡鳴。漂浮的發光塵埃在它經過時微微擾動。那些紫色的水晶在黑暗中靜靜地生長,對它的經過毫無反應。
它靠近了那堆坍塌物。mule機器人半埋在下面,它的光學傳感器黯淡無光,只有求救信標在固執地閃爍。星種保持距離,進行深度掃描。
掃描結果顯示,mule機器人的能量核心幾乎耗盡,系統處于最低功耗的休眠狀態,等待救援。其外殼損傷符合爆炸沖擊造成的特點。沒有檢測到生物質感染或外部控制的跡象。
一切看起來都像是一個幸運(或者說極其不幸)的幸存者。
但星種邏輯核心中的那絲不協調感并未消失。它太……“干凈”了。在這樣一個被活體遺跡和其殘骸占據的環境里,一個低智能機器人能如此“純凈”地幸存下來,概率低得令人懷疑。
它決定采取保守方案。它不直接接觸mule,而是嘗試用近距離無線連接,發送一個低功率的喚醒指令。
指令發出后,mule機器人的系統似乎被激活了。它的光學傳感器閃爍了幾下,亮起了微弱的紅光。一個粗糙、呆板的電子音斷斷續續地響起:
“檢……檢測到外部……連接……求救……單位編號mule-73……請求援助……系統損傷嚴重……能量不足……”
“告知你的狀態和最后記錄的事件。”星種發送出冷靜的信息流。
“狀態……損壞……能量低……最后記錄……執行運輸任務至核心區……然后……巨大爆炸……沖擊,失去意識蘇醒……被困”mule-73的回答符合其簡單的邏輯核心所能處理的信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