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后,直接閉上眼睛,不打算再理某人。
賀洵看著滿身狼狽的自己,笑著搖搖頭。
幫姜瑤掖好被子之后,他下床拿上干凈的衣服和毛巾,走出房間。
姜瑤聽到他的動靜,笑了笑。
雖然沒有吃到肉肉,但吃到了甜甜的愛情,也還行吧。
帶著這樣的想法,她迷迷糊糊睡著了。
次日一早,姜瑤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報紙。
果然,各大報紙都在頭版刊登了我國逐步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消息,規定除未滿16周歲者、現役軍人、武警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勞動教育的人員外,居住在境內的華國公民均需申領身份證,初期以京市為試點,標志著華國戶籍管理進入規范化階段。
其實國家在4月6日就頒布了身份證試行條例,直到5月7日,也就是今天,才真正出現在大眾視野里。
姜瑤拿著報紙,激動地看向賀洵,“賀團團,你陪我去派出所申領身份證吧!”
“好。”賀洵幫你剝好雞蛋,放在干凈的碗里,推到她跟前,“先吃早飯,吃了再去。”
“嗯。”
又遇上了一個歷史性的特殊事件,姜瑤心里有些激動。
今年,也就是1984年,確實是不平凡的一年。
深城等地政策傾向加上機遇的到來,促使全國興起了“全民經商潮流”,“下海”成為今年最時髦的流行詞。
后世稱這一年為華國的“企業元年”。
很多知名企業都是在這一年成立的,雖然大廠基本是國營的,但后面會慢慢轉化為私營,還有以后的一些大企業,現在大多是以小作坊,小工廠的形式存在,在后續發展的過程慢慢壯大。
姜瑤知道,干大事的時候到了。
開公司,搞連鎖經營可以,家電代理,街頭擺攤買早餐、快餐、做小吃,開小作坊、包工隊,搞運輸,開貨車,辦村工廠,家庭作坊制造小商品,賣書、賣磁帶、開個體書攤,辦培訓、補習班等也可以,都是致富之路。
她可以不用都親力親為,有想做的生意,找人合作就行了。
梅花嬸子出來的時候,她把申領身份證的事和嬸子說了,還解釋了身份證的作用。
梅花嬸子一臉詫異,“有了這個,以后出門不用再帶介紹信了?也不用到時間了就走?”
“不用了,這就是我們的身份證明,獨一無二的,以后去哪都帶著這個就行。”姜瑤笑著看著她。
“那真是太好了!”梅花嬸子一拍大腿,“以前去哪都要介紹信,要是去不止一個地方,還得帶好幾份,生怕被那些紙弄壞了,要是真弄壞了,可不得了了!現在有了這身份證,都不用這些了!”
“是啊!”姜瑤也很感慨,“之前我去蘇城和海城的時候,也是帶了兩份介紹信。”
一想到馬上就要有身份證了,她就激動,“梅嬸,我先去看看是什么情況,需要帶什么,做什么,回來之后告訴你。”
“行!”
吃完早飯后,姜瑤帶上戶口簿,結婚證和前兩天拍的照片等,拉著賀洵出門。
可惜,賀洵是現役軍人,不用辦理,不然可以一起辦。
兩人來到派出所,竟然看到了呂期光,想來是來指導工作的。
姜瑤笑著打招呼,“呂局長,好久不見。”
“是姜同志啊!”呂期光激動上前,笑得褶子都出來了,“是來申領身份證?”
“對!”姜瑤笑著點頭,“看到今天的報紙了,說最好在三個月內申領,我就過來了。”
“來得正合適,現在就可以辦。”
現場的人不少,但大多是來看熱鬧或者是觀望的。
很快就輪到姜瑤。
她帶的資料齊全,在公安的安排下,填寫《人口信息核對表》,確認個人信息無誤后,又采集了照片,基本就可以了。
姜瑤對這年代的身份證制作有點好奇,“呂局長,我們是怎么制作身份證的呀?”
“這工序可麻煩了。”呂期光笑著搖搖頭,“全部需要手工完成,要經過填寫、校驗、過塑等16道復雜的工序,才能完成,制作的時候,首先要逐一核對戶口并登記,建立底卡檔案,之后把生日相同的居民檔案擺在一起,先編號,再照相,照相之后,把照片貼在底卡上,最后用腳踩一下制證設備的踏板,制成一聯4張身份證,裁切過后就是成品了。”
“確實繁瑣,派出所的同志和領導們都辛苦了。”姜瑤語氣真誠。
呂期光有些感慨,“辛苦是辛苦,但這項工作利在千秋,能有效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安定,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確實。”姜瑤贊同地點點頭,想到自家公司剛研制出來的打字機,她覺得機會來了,“那身份證上的個人信息也是手寫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