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論忽魯勃極烈。
這是個官職,如果不是對金國歷史特意去了解的普通歷史愛好者是不會知道的。
而趙諶就是一個了解過金國官職的人。
沒辦法,想要研究宋史,就繞不開金國,也繞不開靖康恥,自然就繞不開金國官職。
這是一個純女真語的官職名,由三部分組成:
國論:意為“國家”。
忽魯:意為“總帥”、“總司令”、“總統領”。
勃極烈:源自女真語“孛堇”,意為“官長”、“管理者”。
直譯就是“統領國家的總官長”或“國家總司令”。
它是金太宗時期勃極烈制度中的首席行政長官,負責處理全國日常政務,權力相當于宰相,但更側重于軍事和國家的總體管理。
再簡單粗暴一些,就是宰相的意思!
靖康二年二月這個時期,“國論忽魯勃極烈”,只能是一個人,完顏希尹!
他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丞相”,但他是金朝核心決策層,國論勃極烈制度中的頂級權臣,其權力和地位相當于丞相。
這個“國論勃極烈”和“國論勃極烈制度”,其實是有一定區別的。
簡單打個比方:“國論勃極烈制度”就像是一家公司的“董事會制度”。它指的是一整套組織結構、議事規則和權力分配體系。
而這個“國論勃極烈”,就像是董事會里的一個具體職位,比方說:“董事長”或者“執行董事”之類的。
它的本質一種“貴族議事會”制度。
是女真部落聯盟時代,集體決策傳統的延續和制度化。
國論勃極烈制度,不是皇帝一人獨裁,而是由最有權勢的皇族和貴族共掌國政。
這個制度,由多個“勃極烈”成員組成,形成一個領導班子。
這個班子,通常有四大勃極烈,人數和明目不定,按需要調控,分別是:
一、諳班勃極烈。
也就是皇儲,相當于副皇帝。
二、國論忽魯勃極烈。
這是行政軍事首席,相當于宰相和總司令。
三、國論阿買勃極烈。
可以看做是主要是處理一些地區事務的貴族官員。
四、國論昃勃極烈。
同樣是處理一些地區事務的貴族官員。
這是金朝最初的權力架構!
在勃極烈制度中,“國論勃極烈”不是一個單獨的官職,而是一個官職前綴。
它需要和另一個詞組合,如此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具體職責的官職。
比方說:“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忽魯勃極烈”。
一般情況下,完顏希尹自然是不會這么介紹自己的,現在直接說自己的官職,不過是聰明人出于對這個宋太子的好奇和試探而已。
察覺到趙諶面色的變化,完顏希尹笑了,撫掌道:“難得,沒想到殿下認識我。”
完顏希尹啊……趙諶心里也不禁感慨,抬頭看向對方,腦海中出現關于此人的事跡。
金國主戰派最核心的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