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閣中槐影綽綽,靜蘭苑里蘭花飄香,寧王府這幾日歲月靜好。
團團像個掛件一樣粘著蕭寧珣,二人的笑聲不時地飄蕩在寧靜的王府中。
這日午后,下人來報:“啟稟王妃,二少爺今早已回府,說是,身上疲憊,明日再來給您請安。四小姐剛剛進府,正在苑外求見。”
程如安微微頷首:“請她進來。”
“是。”
劉嬤嬤輕聲道:“算來方側妃的《女誡》應是抄的差不多了,禁足也該解了,四小姐此時回府,怕不是,知道了府里的事,來給自己的母親撐腰的吧。”
程如安點了點頭:“她原本也是個好孩子,可惜,養在了方清研身邊,學足了她母親的目中無人,斤斤計較。”
“王爺當時給她起名寧姝,便是希望她性情溫婉,心地純良。為著王爺的病需要靜養,幾位少爺搬去了書院,她被送回了方家,如今不知這脾性是否好些了。”
她微微嘆氣:“少爺們既已回府,她搬回來也是理所應當,我只希望,她能安分守己,莫要跟著她母親再生事端才好。”
不多時,門外細碎的腳步聲起,一個年輕的女孩款款走了進來,身后還跟著兩個眼生的婢女。
蕭寧姝比蕭寧珣的生日小,如今未滿十三,隨了方清研的長相,生的膚色白皙,眉目嬌俏。
她屈膝行禮,舉止端莊,聲音恭順:“給母親請安。”
“起來吧。”程如安的目光從她的臉上,落到了她身后的兩個婢女身上。
“這是海棠和春桃,女兒在外祖家時,她們一直服侍我,今日回府,便帶回來了,請母親恩準,將她們留在府中。”
程如安點了點頭:“可以。王爺的病雖已好轉,但仍需靜養,切記府中不可喧嘩吵鬧。”
蕭寧姝低眉順目:“女兒省得。”
“回凌霜閣瞧瞧去吧。”
“是。”蕭寧姝禮數周全,再度行禮,拜別而去。
翌日,午后。
一個一身白衣,身形瘦弱的少年,扶著身邊的小廝,站在了王府花園的一個無人的角落。
少年的聲音仍有些稚嫩,卻非常沉穩:“七星,將劍遞給我。”
七星有些擔心:“少爺,您昨日剛剛回府,這腿恐怕還乏著,還是明日再練吧。”
“無妨。”少年搖了搖頭,接過了自己的寶劍。
他猛地用力拔出,劍上刻著的字在陽光下閃著白光:承影。
他面露眷戀,手指輕輕地摩挲著劍身。
當年父親將這柄寶劍贈與自己時說的話,猶在耳:“辰兒,此劍之名,源于《拾遺記》中的名句,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
“乃是為父當年出征時偶然得到的寶物。今日為父將此劍贈你,是將寧王府滿門忠烈,護佑家國的赫赫功勛之影,傳承予你。”
少年深吸了一口氣,劍尖斜指地面,身姿挺拔如松,起勢。
七星擔憂地看了他一眼,松開手退到了一旁。
初始幾式,少年以上身運劍,動作極為流暢,似已練過了千百次,充滿了力量,承影仿佛活了過來,劃破空氣時發出清洌的嗡鳴。
但他的雙腿卻如同兩根被死死釘入地面的樁子,紋絲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