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最終重重地點在南召國的都城鎮南關。
一切的源頭,似乎都在那里。
無相的老巢。
數日后,-->>朝會上陸丞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建議。
“陛下,諸位大人,”
陸丞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南召無相乃禍亂之根。
其毒術危害社稷,動搖國本。
常規戰法難破其毒卒。
臣請旨親率一旅偏師,秘密潛入南召,直搗黃龍擒殺無相。”
此一出,滿殿嘩然。
“王爺。
萬萬不可。”
禮部尚書周忱率先反對,“您乃攝政王國之柱石,豈可輕身犯險?
南召蠻荒之地險阻重重,無相又狡詐異常,此行太過兇險。”
“是啊王爺。
朝廷正值多事之秋離不開您坐鎮中樞啊。”
眾臣紛紛勸阻。
陸丞抬手壓下議論:“正因為朝廷多事,才需盡快根除無相此患。
若任其坐大毒卒蔓延,則大周危矣。
本王意已決。
本王離京期間,由內閣與六部共同理政,遇不決之事可八百里加急送至軍前。”
他目光掃過眾臣:“唯有釜底抽薪,方能破解此局。”
眾臣見陸丞決心已定,知難以挽回,只得領命。
退朝后陸丞開始秘密籌備南下事宜。
他挑選了三百名最精銳的王府護衛以及軍中好手,由他親自統領。
同時他帶上了白石與數名精通毒理醫術的助手。
臨行前夜,陸丞將莫召至書房。
“莫先生,本王此行歸期難料。
京城與陛下,便托付與你了。”陸丞鄭重道。
“王爺放心,屬下必竭盡全力穩定朝局等待王爺凱旋。”
莫躬身,眼中充滿擔憂,“只是王爺,那無相道行高深,南召又是龍潭虎穴您務必小心。”
陸丞點頭,取出一封密信:“此信,若本王三月未歸或京城有變方可打開。”
莫雙手接過,只覺得那信重若千鈞:“屬下記下了。”
武安元年夏,攝政王陸丞以巡視江南為名,悄然離開京城。
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他的真正目標是南召。
隊伍輕裝簡從一路南下,避開官道專走小路。
越往南氣候越發濕熱,山林間彌漫著淡淡的、與那黑色粉塵相似的腥甜氣息令人不安。
白石沿途采集植物、水源樣本,面色日益凝重:“王爺,此間水土已受毒素污染。
無相恐怕已將整個南召都變成了他的毒物試驗場。”
他看著沿途偶爾出現的、眼神麻木行動略顯僵硬的南召百姓。
心中那股鏟除無相的決,愈發堅定。
經過近一個月的艱苦跋涉隊伍終于潛入南召腹地,靠近了其都城鎮南關。
鎮南關依山而建地勢險要。
關城上空隱約籠罩著一層不祥的灰黑色霧氣。
陸丞命隊伍在一處隱秘的山谷中駐扎,派出斥候偵查。
斥候回報,鎮南關守衛極其森嚴。
不僅有普通軍士,更有大量目光呆滯行動卻迅捷的毒卒巡邏。
關城內,似乎有一座高大的祭壇終日煙霧繚繞,那便是國師無相的居所通天閣。
“王爺硬闖絕無可能。”
斥候隊長回報,“關墻高厚毒卒遍布,我們這點人手無異于以卵擊石。”
陸丞看著那籠罩在毒霧中的關城沉吟不語。
白石仔細觀察了周圍的山勢和植被,忽然道:“王爺,老夫觀此地風水,山勢聚陰水脈含煞,乃是極佳的養毒之地。
無相選擇在此建都,必是看中此地特性。
或許我們可以從其根本入手。”
“先生有何高見?”
“毒物雖厲亦懼相克之物。”
白石指著遠處一座寸草不生的禿山,“您看那座山,巖石呈赤紅色寸草不生,乃地火余燼所致,蘊含至陽之氣。
若能取得此山之石研磨成粉,或可克制關城毒瘴,甚至影響那些毒卒。”
陸丞眼中精光一閃:“先生的意思是,我們從外部先破其毒陣?”
“正是。”
白石點頭,“只是取石不易,且需大量石粉方能見效。”
“事在人為。”
陸丞看向那赤紅禿山,下達了第一個命令,“就地扎營采集赤石研磨成粉。
同時繼續偵查,尋找潛入關城或接近通天閣的機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