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府的禾苗成片倒伏,穗頭空空如也。
老農跪在田埂上,捧起干枯的禾苗,滿臉絕望。
“大人。今年顆粒無收啊。”鄉紳們圍在府衙前,個個面如土色。
陸丞蹲在田邊,捻起一撮泥土。
土質肥沃,并無異常。
他拔起一株禾苗,根系發達,卻早早枯萎。
“種子沒問題,土地也沒問題。”
陸丞沉吟道,“問題出在哪里?”
老農顫聲道:“井水,井水變了味道。”
陸丞立即查驗水井,井水看似清澈,卻帶著一絲金屬氣味。
取水驗看,發現水中懸浮著極細的礦物粉末。
“傳所有井匠。”陸丞下令。
武安府的井匠們很快被召集。
問及井水變化,個個支吾其詞。最后是個年輕井匠忍不住道:“是地下河改了道。”
陸丞心中一動。
武安府的地下河網錯綜復雜,若被改動,確實會影響所有水井。
他親自帶人勘察地下河,在一處隱蔽河段,發現人工開鑿的痕跡。
河床被改道,匯入一條新挖的支流。
順支流追蹤,竟發現個巨大洞穴。
洞中堆滿奇異礦石,正在被流水緩緩溶解。
“好毒的手段。”隨行工匠駭然,“這些礦石溶出的毒水,能叫方圓百里寸草不生。”
陸丞細看礦石,認出是前朝禁礦枯骨石。
此石遇水則溶,溶出的毒液能壞地力,使五谷不登。
“立即封井。”陸丞當即下令道“所有水井不得再用。”
然而為時已晚,毒水已滲入土壤,不僅今秋絕收,來年也無法耕種。
百姓恐慌,開始舉家外逃。府衙前日夜哭聲不絕。
陸徹夜翻查卷宗,發現件蹊蹺事。
半年前,曾有批“風水師”來武安府勘測地脈。
帶隊的是個獨眼先生,自稱天門使者。
“天門組織。”陸丞想起個前朝秘聞,前朝覆滅時,有支神秘部隊帶著國庫寶藏消失,號稱天門守陵人。
難道與此有關?
他假扮商人,暗訪那些風水師落腳的道觀。
觀中道士早已人去樓空,卻在丹房發現些奇異礦石粉末,與地下河中的枯骨石一模一樣。
更令人心驚的是,還找到張武安府全境水系圖。
圖上標注著十幾個紅點,正是最先出現枯禾的村落。
“他們在試驗。”陸丞恍然,“武安府只是個試驗場。”
若此法可行,將來可用在整個大周。
緊急上書朝廷,卻收到更駭人的消息,全國多地出現類似枯禾現象。
雖然程度較輕,但手法如出一轍。
“他們已經開始了。”陸丞心沉谷底。
此時有個神秘人夜訪府衙。來者黑袍罩面,遞上枚青銅虎符,前朝大將信物。
“陸大人若想救蒼生,明日獨自來黑風洞。”
來人聲音沙啞,“只準一人。”
次日,陸丞單刀赴會。
黑風洞中,個白發老者正在等候。
“老夫天門第三十七代守陵人。”
老者開門見山,“枯禾之事,確是我所為。”
“為何?”陸丞握緊劍柄。
老者嘆息:“前朝覆滅三百年,天門部眾散落民間。我們只想取回屬于前朝的寶藏,重建故國。”
“這與枯禾何干?”
“寶藏就在武安府地下。”
老者道,“但入口被鎮國大陣封印,需用地脈毒水才能破解。”
陸丞震驚:“你們為取寶藏,不惜讓百姓餓死?”
老者冷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何況只是一群百姓而已。”
他忽然壓低聲音,“當朝皇帝根本不知情,這是太后與我們的交易。”
原來當朝太后竟是前朝公,她暗中與天門組織勾結,欲取寶藏謀反。
“太后答應事成后,劃江南三省重建前朝。”
老者道,“這些枯骨石,就是她提供的。”
陸丞想起太后近年常往皇家礦山跑,原來是為采集枯骨石。
“好個禍國妖后。”陸丞怒極。
老者卻道:“大人若愿合作,寶藏分你三成。”
陸丞假意應允,套出全部計劃。
天門組織已在各州水系埋下枯骨石,只待太后信號,便可讓大周全面絕收。
取得證據后,陸丞突然發難。
老者卻早有防備,啟動機關遁走。
“已經晚了。”老者笑聲從洞深處傳來,“毒水已經啟動,三日之內,武安府將成死地。”
陸丞急返府衙,調動所有人力挖渠改道,引清水沖洗毒土。
但毒已深入,收效甚微。
絕望之際,想起個古籍記載:枯骨石毒,唯有用龍血礦可解。
龍血礦極罕見,只在前朝皇陵中有記載。
他再探黑風洞,找到老者遺漏的陵圖。
果然標注著皇陵中有處龍血礦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