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硬碰硬,當然沒問題。
唐軍精銳在茫茫大漠與無垠草原之上,是絕對不弱于突厥人,甚至于還要比他們更強的!
所以。
薛仁貴不主張立即應戰的原因,并非是怯戰,而是看破了突厥的跟腳!
“既然他們國內經濟已經崩了。”
“那么也就是說,無論是糧草也好,還是其他各種各樣的戰爭所需后勤物資也罷,都是完全跟不上的!”
“一旦寒冬降臨,這種現象將會驟然加劇。”
“現在的突厥人,都抱著一種魚死網破,想與我大唐拼命的心態,所以這個時候,并非是與他們正面對敵的最好時機!”
“換之,打是打得過的,不過要多死人。”
“咱們手上的兵力本來就不算多,諸胡族兵馬,也著實是靠不住。”
“每死一個人,那都是莫大的損失。”
“即便突厥用兩個人換,我們一個人,他們也絕對是賺的,因此最好還是不要硬碰硬!”
“避其鋒芒,等待天時!”
“三個月后寒冬降臨,再加上他們缺衣少糧,士氣低迷,我大軍只要找好時機,一波沖鋒下去,突厥人肯定就當場完蛋了!“
歸根結底。
還是突厥的國力大不如從前了。
以前的突厥,東西橫跨萬里之遙,下轄的湖族數以百計,國力強盛到可以劫掠大隋,威逼大唐,肢解波斯
最強盛的時候,東西南北哪個勢力不忌憚突厥?!
只可惜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正所謂時移世易,如今的突厥已經被打廢了!
東突厥已經亡國二十年。
西突厥也被大唐給肢解成了南北兩個王庭,也就是乙毗射匱可汗與乙毗咄陸可汗兩派。
況且。
薛延陀當時強大之后,也大幅度的削弱了突厥的國力。
這么一番操作下來,突厥的血條已經基本上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