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甘露殿。
一盞盞燭火,將殿內照耀的的一片通明,李承乾站在一面巨大的壁掛輿圖前方,手中拿著一根輕便的木桿,正在指指點點。
“朕也沒想過高句麗和百濟他們真的敢造反!”
“但是朕是可以理解他們的,畢竟朝廷的移民政策對于我大唐而是移風易俗,吞并遼東的好政策,可對于扶余人來說,卻恰恰相反。”
高句麗是扶余人政權。
但是在扶余人內部,也是有好幾個派系的。
靠近遼河,與大唐的營州等地距離比較近的扶余人,大多數都多多少少的受過漢化,而在往東,居住在深山密林里邊的,就基本上沒有經受過漢化了。
現在。
大唐要把他們從遼東遷徙走。
受過漢化的扶余人非但不會有什么抵觸情緒,甚至于還非常愿意,但那些沒有受過漢化的,就恰恰相反了。
對于他們而。
大唐就是要強行將他們帶出家園的洪水猛獸。
有這幫人當做基本盤,再加上高句麗王公貴族不甘滅國,蓄意挑撥煽動之下,出亂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出乎意料的是新羅也絞進來了。
原本的遼東三國中,高句麗從上到下都是扶余人,百濟則是貴族們是扶余人,而新羅,則是半島南方的土著部落崛起后,建立的國家。
因為族群不同,所以高句麗和百濟是結盟,一起針對新羅。
“陛下,其實新羅王的想法也正常。”
“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他肯定還是懂的,高句麗沒了,下一步,就是他新羅與百濟了。”
“為了自己的王位,就是再不愿意,他也得咽下與百濟和高句麗的仇怨,一一致反對我大唐。”
道理其實很淺顯,在場的將領們也都明白。
“朕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