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
自古以來,這都是一個莫大的難題。
齊桓公的稱霸天下,物質基礎就是管仲在齊國境內的專營改革,而漢武帝時,也同樣有鹽鐵專營的政策。
如今大唐什么都好,可唯獨有兩個問題。
其一是府兵制的問題,其二就是大唐朝廷的國庫,遠遠沒有李承乾想象中的那么富足!
這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軍隊打仗要花錢,宗室俸祿要花錢,朝廷運轉也花錢,維持邊疆羈縻統治的穩定同樣也要花錢!
除此之外。
還有從貞觀二年開始的各種天災。
朝廷當然可以靠加賦稅來撈錢,這是最簡單粗暴的辦法。
但問題加著加著。
搞不好就要有人在魚肚子里發現什么類似于“大楚興陳勝王”的東西了,那樣可就不太妙了
“考題就四個字,財政,商稅!”
“這道測問題如何作答,你們自己把握,還是會試的規矩,答題時不需要引經據典,不需要在乎韻律平仄,據事直書即可!”
“孤要的是策問答案,要的不是什么大賦和詩詞。”
罷。
李承乾就重新落座。
朝廷的一眾宰相們則開始在殿內輕輕走動,低頭觀察者每個貢士地神色與筆下的文章。
殿內的氣氛很是壓抑。
李承乾要打仗,而且吐蕃不比高句麗,在地勢險峻,易守難攻這方面,遠遠不是一個量級的。
說實話。
李承乾心中也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