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今年還不到十六。
臉上雖然還帶著些許少年氣,但氣度不凡,語非常得體。
自從前年科舉改制之后,堪稱少年天才的狄仁杰就火速考取了功名,獲得了入京參加科舉的資格。
哪怕在這四千學子當中,都屬于年紀最小的那一批。
對面地書生打量狄仁杰一圈。
然后愈發感覺眼前這個雄姿英發的少年郎前途不可限量,于是就放下手里頭的書籍,拱手行了一禮后笑道:“在下姓張,名柬之。”
“與狄兄比起來,實在是稱不上什么天才,河東當真是人杰地靈之地,不僅是我大唐的龍興之地,還有狄兄這樣的人才”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中第之人中,必有狄兄的名字!”
“過譽,過譽”
二人站在館舍門口聊了半天。
越聊越發現彼此無比投緣,于是張柬之回到自己房舍內放下書籍后,就和狄仁杰一道,在原魏王府的園林內邊走邊聊。
“當今朝廷初定,正是用人之際。”
“過去兩年太子殿下東征西討,剿滅了魏王和晉王的叛亂,這才讓我大唐的根基沒有遭到嚴重損傷,不然的話”
“說的是啊!”
“魏王和晉王,當真是大唐的罪人!”
“若不是因為他們,陛下也不至于重病纏身,幸虧有殿下在,否則我等別說是在長安求學參加科舉了,怕是都要有性命之憂了!”
張柬之微微頷首,心中對那位未曾謀面的太子很是敬佩。
“殿下改革科舉,絕對是可以名流青受的一大政策。”
“在這學府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寒門或者黎庶出身,再過去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登堂入室,可現如今一切都變了!”
“科舉取士,才是世間正道!”
“無論是什么出身,到了考場上都是一視同仁,雖然還是做不到絕對公平,但比起過往來說,還是進步了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