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活在北方農村的緣故,見了太多村里的老人是如何自制酵母的。
說白了,酵母在北方不叫酵母,叫發面引子。
就是蒸饅頭、做窩窩頭和面的時候放在里面的一個老面團疙瘩。
這個老面團疙瘩就是發面引子。
發面引子也比較好做,直接加水合成面團,揉緊實了,放在干面粉里捂著,再放到比較溫暖的地方,有陽光,但不能是直射,自反放置三四個小時就算制作完成了。
這個法子是農村的土法子,做了一次這樣的發面引子,以后每次蒸饅頭的時候都留這么一塊老面團疙瘩,就能一直用它來發面。
木風和好了面,做好了面引子就把它放在太陽底下發酵去了。
磨面粉粉事已經不需要他操心了,他現在還需要做的就是去弄個蒸屜,做個鍋蓋。
考慮到要蒸饅頭的鍋就是長寧一直燒開水的那個陶鍋,木風不由得暗自扶額:“我的天,這個鍋蓋有點大了!連帶著蒸屜也得不小啊!”
不過還好,無論是蒸屜還是鍋蓋,做起來都不是太難。
蒸屜直接用寬厚的黑皮珠片縱橫交錯再一起,再用獸筋固定好就成了。
離虎似乎早就摸透木風的脾氣了,知道他做很多新東西都要竹片,所以早就片好了好多長短寬厚不一的珠片放在木風的山洞里。
眼下他只需要就地取材,然后去做就行了。
蒸屜很快做好,接下來是鍋蓋。
相比于蒸屜,鍋蓋就更簡單了,直接是木板拼接,然后鋸鋸修修,用木楔固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