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懷恩緩緩念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天命靡常,惟德是輔。
大慶蒙難,海內鼎沸,朕承皇考遺志,奮起北疆,誓清寰宇。
賴將士效命,文武同心,旌旗所指,逆虜摧崩。
今偽帝竄逃,神京克定,此皆爾諸臣戮力沙場、效忠社稷之功也!
創業維艱,念之慨然。
自龍潛關外,以至廓清帝邑,五載征伐,血沃中原。
諸卿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或陷陣摧鋒,萬死不辭;或轉餉治兵,夙夜匪懈。金石同堅,始終無忒。
今乾坤初定,敢忘殊勛?
特依功次,頒爵錫土,用彰元勛,永銘丹青。
今次授勛,凡一百零八人:
公爵八位:皆贊畫樞機,開基定鼎,功冠群倫者!
侯爵十八位:乃分閫專征,統帥將士,克奏膚功者!
伯爵十六位:多參贊機要,匡扶社稷,文德武功并著者!
子爵二十位、男爵三十六位:悉中流砥柱,沖鋒陷陣,忠勇可恃者!
另授榮譽勛爵八十四人,酬其汗馬之勞,同享爵位之榮。”
此一出,眾人不由得嘩然。
大家都沒想到,自己陛下竟然如此大方,第一次封爵就一口氣封出去一百零八個爵位。
那可是爵位,不是大白菜!
即便是不能世襲的爵位,也是平常官員這輩子都不敢想的東西。
高等級的爵位甚至在地位上能蓋過一品官一頭,而公爵可是比宰相還要高一等。
就像是老朱,在洪武年間第一次封爵,也不過只封了三十六人。
強如劉伯溫,也不過得了一個伯爵。
雖然也有文臣難封爵的緣故,但也能看出爵位是個多么稀罕的東西了。
當然,對于李徹來說,這并不算是什么大事。
如今大慶的爵位更多是一個榮耀稱號,并不能再搞出一個顯赫千年的家族,自然可以大方賞賜下去。
這時,懷恩清了清嗓子,下方的文武這才逐漸安靜下來。
他便繼續念道:
“追封之典,以慰忠魂:
追封侯爵一人——故奉國使臣秦旌,銜命絕域,罵賊殉節,英風凜然,追封忠毅侯;
追封伯爵五人,子爵十二人,皆捐軀沙場,碧血長凝。
嗚呼!
爵賞既行,當思保終,鐵券丹書,豈徒榮身?
尚期眾卿,永固初心,同砥山河,共饗太平!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這十八人是追封的爵位,都是奉軍陣亡的軍官。
其中以秦旌的資歷最老,地位最高,故封侯爵。
在李徹的創業過程中,沒有太多高級軍官戰死沙場的例子,所以追封到侯爵已經是到頂了。
其余追封之人,基本都是中級軍官。
對于這幾位血灑疆場的同袍,眾人自是心懷敬意,默默垂首致敬。
懷恩讀完這一段后,向身后的李徹看去,后者微微頷首。
于是,懷恩繼續念了下去,語中多了幾分振奮:
“述八位國公之殊勛,以昭天下——”懷恩抬眼,看向武將行列為首之人,“楊忠嗣,上前聽封。”
眾人目光齊聚而來,楊忠嗣面色淡然,但袖中微微顫抖的-->>手指卻是出賣了他。
懷恩開口道:
“楊忠嗣,前朝柱石,朕之肱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