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這樣,鴛鴦才能成雙,天下方興盛不亡。
想通一切之后,霍乾念頓覺渾身輕松,笑對云琛說
“我會用新世界、新秩序向你證明,我所做一切皆為天下黎民。今后,我只想與你雙宿雙棲。”
自那天起,霍乾念一門心思撲在朝政上,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他接連頒布各種選賢任能、強化國防、鼓勵農商、女子平權、全民教育、懲治貪官腐敗……等利國利民的政令。
三國統一,國號不改,仍為“楠”。
國土劃分為七大洲,一百九十七大城。所有功臣武將通通封王封爵,分散至邊防據守。
一切國務逐漸進入正軌,政令規則接連落實到位。
正當四海升平,幅員遼闊的楠國大地欣欣向榮之時,一道圣令橫空出世,令舉國上下為之震動:
楠國三十四年十月。
霍乾念登基一百八十三天后,當眾宣布退位詔書。
同時將皇宮劃分為三大宮,設三所黌門(音同“宏”):分別為君下門、帝師雲門、冢司門。
其中,君下門意向天下賢能廣開門路,是專門培養、考核、選拔新帝的黌門。
帝師雲門是專門培養君王之師者的黌門。
冢司門是專門培養文、武丞相的黌門。
三門皆向天下百姓敞開懷抱,以仁德、賢能、才干和政績為選擇門生的標準,不受性別、階層、年齡和身份限制,凡楠國百姓皆可參與。
只要接連通過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等數輪考試,便可自行在三門中擇一進入,通過學習和考核后,最終選出一屆合格的新帝、帝師與文武丞相。
新帝、帝師與文武丞相上任后,新帝六年為一執政期,帝師與丞相十年一期。皆到期重選。
繼任者與上任不可同族同親,嚴禁五服內有親屬關系。
這一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驚駭世俗的新令,叫五湖四海震撼不已。
人們做夢都沒想過,皇帝這位子,至高封建權力的執掌與代表,會有一天變成了一種“職業”。
古老的勛貴階層們,但凡誰對此有異議,可以先去和五十萬天威大軍聊聊再說。
舉國在短暫的震驚、茫然過后,迅速爆發全民科考、爭相投入三門麾下的熱潮。
自此,霍乾念的大刀闊斧,徹底終結了延續幾百年的皇權世襲的封建制度。
君權神授轉為主權在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轉為現實。
依附皇權的宗室、外戚、貴族集團失去意義,官僚體系不再忠誠于皇權家族,重構為效忠于國家和百姓。
楠國迎來文化興盛、思想進步、百花齊放的全盛時代。
霍乾念真正做到了讓這國姓“民”,構建起遼闊大地上最強盛的精英共治帝國。
新秩序,新世界,至此誕生。
人們說:“霍乾念乃無私無畏的曠世奇才,一手開辟新天地,功績可載入神冊,千古留名。”
也有人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但至少此舉令爭奪皇權的流血戰爭失去所有意義,今后只能轉為文明溫和的派系斗爭。”
“六年一執政期,這意味著每個皇帝都會拼命貢獻所有才華和賢能,以富國強民的政績證明自己,求個名垂青史的美名。如此,最大的獲利者便是老百姓,快哉快哉!”
“可權力如何平穩過渡?選拔體系如何避免腐化和漏洞?人性對于權力的欲望怎么避免?軍隊的權力在誰手中最穩妥……這些也都是難題呀!”
這些話傳到霍乾念耳朵里,他并沒有什么意外的神色,只淡淡回復了一句話:
“世界之終,人人為公,天下大同也。”
瞧他自信從容的模樣,人們頓時安定多了。
顯然這些問題都在他考慮之內,也肯定在漫長的未來自有對策。
而今,人們只期盼著霍乾念活得久一些。
久到三門培養出天下最完美的一批賢能來治理這個國家。
久到楠國換過十位新帝,霍乾念都還健在,宛如神祇,永遠定立著這個國家的心脈。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