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報業,董事長辦公室內。
佳藝電視的股東們帶著各異的神情離開后,門扉輕掩,立馬就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他們倒是達成了此行的目的,雖然內心有所忐忑,但能夠得到此時小林天望的一句承諾,也足以讓他們這些人略表心安了。
畢竟對于現在的港島來說,小林天望的名號很響,人的名樹的影,甚至連港督府和大陸這兩個敵對的雙方都要給小林天望面子。
佳視的這些股東們自然也不敢小覷小林天望,對他能夠成功說服林老爺子還是抱有很大的期望。
而在室內,林火旺則是踱步至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著港島傍晚的璀璨燈火,他的內心激蕩,但是神色倒是平靜。
高喬浩則是恭立在一旁,手中捧著幾份剛整理好的文件,眉宇間卻是相當的發愁。
因為剛剛有那些佳視的股東們在,高喬浩也不便插嘴,對于自己家老板如此有信心的承諾,知道關于佳視更多內幕的高喬浩,自然就要替自己家老板操心了。
“老板,這些股東們雖然答應出售,但需要我們去說服林秀峰,這留給我們的爛攤子,棘手程度是遠超預期的。”
高喬浩上前一步,將這些文件輕輕放在林火旺身側的茶幾上,“這是最新的佳視股權結構分析,以及林秀峰老先生近兩年在佳視的動作和部分……坊間秘聞。”
林火旺點點頭沒有說話,只是抬手示意他繼續說。
借這個機會,他也想看看高喬浩對這次收購的一個獨立的看法,所以他并沒有事先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計劃。
高喬浩顯然沒有發覺林火旺這是在考驗他,他翻開文件,語速不快,卻字字清晰的說道:“林氏家族目前是佳視單一最大股東,但持股比例也未超絕對控股線。其他幾位股東,背景各異,但共同點是……利益至上,且短視。
這兩年,林老爺子不是沒想過力挽狂瀾。他最大的心病,在于佳視的節目制作和人才儲備,與tvb差距太大。
他多次提出要斥巨資,從tvb甚至麗的電視挖角核心制作團隊和當紅藝人,尤其是想挖來周梁淑儀女士這樣的管理大才。
但每次提案,都在股東大會被其他股東聯手否決。理由無非是成本太高,風險太大。他們認為佳視已是艘四處漏水的破船,再投大錢進去,尤其是花大價錢挖人,無異于加速沉沒。
他們只想守住現有的份額,甚至……是等著最后撈一筆離場。林老爺子空有雄心壯志,卻被這些目光短淺的股東掣肘得厲害。
這次他卡住承諾給佳視的續命資金,并非林氏沒錢,而是……一種手段,一種警告,甚至是憤怒的表達。他要逼這些股東要么同意他的改革方案,要么就干脆退出,讓能做事的人來!”
很顯然,高喬浩此時說的這些情況跟剛剛那些股東們反應的有那么一些出入。
當然這也很正常,屁股決定腦袋任何人在闡述一件事實的時候都會偏向于有利于自己的一些說法,在說出真實情況的前提下,也會隱藏一些關鍵的信息。
這些佳視的股東們,剛剛就是在刻意夸大林老爺子的獨斷專行和不講理,反而隱藏了自己的膽小和謹慎。
高喬浩說完剛剛的這些情況后,便合上了文件,語氣更加沉重地擔憂道:“所以,老板,問題的核心不在于錢,而在于林老爺子的心結。
他此生夙愿之一就是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傳媒帝國。佳視是他目前能抓住的、離夢想最近的一塊跳板。
他絕不會輕易放手。我們想從他手里‘買’走這塊跳板,甚至只是部分買走,讓他失去主導權……難如登天。
我們手上有什么籌碼能打動他?錢?他不缺。權力?他正想牢牢抓住。承諾?在商商,沒有實質保障的承諾毫無分量。”
辦公室內陷入短暫的沉默,只有遠處維港的船笛聲隱約傳來。
不得不說,在分析完佳視的股權情況之后,高喬浩就知道這是相當不樂觀的。
他看著眼前林火旺的背影,感覺自己已經把這個死局分析透了,心中滿是無力感。
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面對這樣一個固執且有實力、有執念的老人,除了硬碰硬或者開出天價,還能有什么破局之道。
而且在畢生夙愿面前,開出什么樣的天價才能打動這個老人呢?似乎這個辦法也很難成功。
就在這時,林火旺緩緩轉過身來,說道
“高喬君,你的分析很透徹,點出了關鍵,林老爺子的‘心病’在于股東掣肘,在于無力按自己的想法改造佳視,在于看不到佳視真正崛起的希望。”
高喬浩聞也是一愣,下意識點頭:“是的,老板。這正是癥結所在。可這反而讓我們……”
林火旺輕輕的擺擺手,沒讓他說完,語氣篤定的說道:“所以,說服他的關鍵,不在于我們出多少錢買他多少股份,或者給他什么樣其他商業上的承諾……”
高喬浩聞,也是眼睛瞬間睜大了,滿是困惑感。
不靠錢?不做商業承諾的利益交換,那靠什么?
林火旺知道此時的高喬浩肯定滿腦袋的問號,所以故意笑著開始引導著他思考說道
“林老爺子今年六十出頭,身體硬朗,以他的家世和保養,活到八十多歲并非難事。
他有的是時間,也有的是資本去等,去耗。他卡住資金,就是在跟那些股東耗,在逼他們讓步。耗得起,是他的底氣。”
高喬浩聽到這里,更加疑惑了,他屏住呼吸,不明白老板為何突然說起林老爺子的身體狀況來。
林火旺笑著抬眼看向高喬浩,又繼續說道:“但是,耗得起的前提是什么?是他確信,只要掃清那些股東障礙,給他足夠的時間和資源,比如挖來周梁淑儀團隊,他的‘佳視傳媒帝國夢’就有實現的可能!
可如果,我讓他確信,這個夢,根本就是海市蜃樓呢?無論他投入多少,無論換誰來主持,佳視都注定無法撼動tvb的根基,注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沉沒呢?”
高喬浩聽到這話,如撥云見日一般,同時也猛地倒吸了一口涼氣!他感覺自己渾身的血液似乎都沖上了頭頂。
老板的思路……完全跳出了他固有的一個思考框架!竟然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不是去求購,不是去競爭,而是……釜底抽薪,直接摧毀對方堅守的信念?
可是,對于這樣一個固執的老人,能夠成功么?畢竟,剛剛林老爺子的長子林文瀚也強調了,他一直不看好佳視,一直在勸自己父親。
林大公子都辦不到的事,老板就真的能辦到么?
林火旺卻十分有信心地繼續說道:“tvb的根基有多深?邵爵士耕耘多年,從藝人培訓、制作流程、節目儲備到觀眾慣性,已經形成牢不可破的體系。
佳視砸錢挖角,或許能帶來短暫的熱鬧,就像給垂死的病人打一劑強心針。
但tvb的造血能力源源不斷,藝人訓練班每年都在輸送新鮮血液,龐大的節目庫足以支撐多線作戰,觀眾的習慣和認知根深蒂固。
佳視靠什么持續抗衡?靠不斷燒錢挖人?成本幾何?效果又能維持多久?一年?兩年?
多少歷史上的教訓向我們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沒有這個條件和能力,強行去挑戰tvb的話,結局是從一開始就早已注定。
林老爺子不是不知道tvb的強大,他只是被不甘心和眼前‘唯一的機會’蒙蔽了雙眼,選擇性地忽略了那些致命的、無法逾越的鴻溝。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忽略的、不愿深想的殘酷現實,用一種他無法反駁、無法回避的方式,擺在他面前。
讓他明白,繼續抱著佳視這個注定沉沒的平臺,不僅無益于他的傳媒帝國夢,反而會拖累林氏,消耗他本可用于其他更穩妥、更有前景方向的寶貴資源和時間。
而且,我還要讓他在我的身上,看到佳視崛起的希望!他做不到的事,我替他做到,替他斗死tvb,想必也是他所期望看到的……”
經過林火旺的這么一通點撥,高喬浩也覺得這個死局有了缺口。
老板的思路清晰得可怕!
這完全是從更高的維度,直接攻擊對方戰略決策的核心假設!
是啊,如果林老爺子認定了佳視必死無疑,那他卡住資金、逼退股東的意義何在?
堅守一個注定失敗的陣地,豈不是最大的愚蠢和浪費?這個破局點,不在錢,不在權,而在……認知!
更關鍵的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現在的佳視被tvb搞得這么慘,林老爺子恐怕做夢都想有人幫他用佳視搞垮tvb了。
“明白了,老板!我…我明白了!明天您需要我準備什么?上檔次的禮品我馬上去辦!”
林火旺點點頭,又說道:“禮品選些雅致、能投其所好的便可。另外,明天一早,你替我去辦一件事。”
他低聲交代了幾句,高喬浩連連點頭,將每一個字都牢牢記在心里。
看著老板從容不迫、智珠在握的樣子,高喬浩心中那點疑慮和無力感早已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對林火旺的深深敬畏。
分明是同樣的信息,老板卻能從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到那條隱藏的唯一的通往勝利的路徑!這眼光,這格局……
就在林火旺與高喬浩敲定破局之策的時候,在tvb這邊新聞的推波助瀾之下,“小林天望收購麗的電視遭英倫總部強硬拒絕”的消息,也是在港島一石激起了千層浪。
上到商業大亨,下到普通港島市民,都知道了這位一直乘風破浪的小林旋風,遇到了在港島的同樣隱含貶義,暗示小林天望過于急切和強硬,已引起英資的全面警惕和反制。
當然,這些報紙一個個都是挑事精,《星島日報》這篇文章很顯然就是要一邊打擊小林天望的聲望,一邊在挑撥他和英資甚至是港府的關系。
中環某高檔茶餐廳,幾位穿著西裝的金融白領邊吃早餐邊看報。
“嘖,這小林天望還是太年輕氣盛了。置地那單贏得太漂亮,有點膨脹了。”
“是啊,麗的電視哪是那么容易吃的?那是英資的臉面之一。剛打了人家一巴掌,轉頭就想再拿人家另一個寶貝,怎么可能?我覺得就算是麗視英國總部愿意,港府也會拒絕的。”
“看來英資也是鐵了心要給他點顏色看看了,以后小林天望在港島做生意,怕是阻力更大了。”
《明報》的頭版標題則是較為中性:“小林氏收購麗的一案告吹,英資傳媒壁壘森嚴。”
文章著重分析了麗的電視母公司對于港島資產的態度以及tvb、麗的、佳視三足鼎立的現狀,最后筆鋒一轉:“縱觀港島電視業格局,tvb根基深厚,已呈一家獨大之勢。
麗的抱殘守缺,不思進取,市場份額持續萎縮。若繼續故步自封,拒絕改變或引入新鮮血液,恐非長久之計。至于佳藝電視,雖有林氏重資投入,然大股東雄心雖熾,奈何股東掣肘,內耗嚴重,前路亦難光明。
小林氏此番受挫,或可考慮另辟蹊徑,如轉向潛力尚存卻同樣荊棘滿途的佳視?然林秀峰先生正欲借此平臺一展傳媒宏圖,此刻出讓掌控權,可能性微乎其微。”
這些報紙還算是相當的正向,一些花邊小報標題就更是離譜的沒邊了。
尤其是將小林天望、霍震挺、柳茹夢和朱玲玲之間的四角虐戀,杜撰得那叫一個活靈活現和無比荒誕。
但是還偏偏銷量非常之好,港島底層市民,可不就好這一口么?不然也養不活幾百家的花邊報刊了。
而在港督府的書房內,麥理浩爵士放下手中的《明報》,嘴角卻是噙著一絲玩味的笑容。
他對旁邊的夫人鄧麗娉道:“看到了嗎?媒體的反應比我想象的還要熱烈。這盆冷水潑得好,正好給這位炙手可熱的小林生降降溫。
讓他明白,港島的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港島的天,還是我們英國人的。
他既然想要為我們做事,也拿了我們的好處,就得給我規矩一點。”
麥理浩夫人也是優雅地點了點頭,說道:“確實。我們英資的反擊雖然無聲,但很有效。這同樣也會讓許多人看清一些東西。
英國本土那邊,馬上就要和大陸進行一系列的談判了,主要就是事關港島的歸屬問題。親愛的,這段時間你可得把控好港島的大局,我們英國人的面子,不能再丟了。”
對于這一點,港督麥理浩也是相當的認同。只不過他要推行居者有其屋的計劃,這其中就不得不有諸多地方要仰仗小林天望了。
可以說自從小林天望收購了置地之后,又將居者有其屋的計劃提出來,獲得港督府的認可后,他就已經算和麥理浩綁在了一條繩子上。
現在兩人可以說是在蜜月期,港督麥理浩是不會輕易的拂了小林天望的面子的。
而在深水埗的某棟唐樓里,一位剛下夜班回來的面粉廠女工看著《東方日報》上夸張的標題和挖苦的文字。
她笑了笑,又撇撇嘴對丈夫說道:“這些有錢人整天爭來斗去的,跟我們有什么關系。不過這個后生仔也是有夠犀利啦,敢同鬼佬斗。”
丈夫吸著劣質香煙,卻是甕聲不屑道:“犀利有什么用?還不是一樣吃癟!有錢都買不到麗的電視,這才證明鬼佬在港島的權勢啊!”
而在這一片喧囂之中,唯有《亞洲日報》顯得異常的沉默。它的頭版頭條是一則關于東南亞某國經濟政策調整引發社會動蕩的長篇深度報道。
冷靜而客觀,仿佛港島這場圍繞小林生收購失利的風暴與它毫無關聯。
但《亞洲日報》這種刻意的緘默,反而在眾多媒體的鼓噪中,讓人覺得是小林天望黔驢技窮,連用《亞洲日報》發聲都不敢了。
如此一來,讓諸多報社的編輯和主筆們更是想要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了。
《大公報》等左派報紙,這一次則是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小林天望這一邊:“收購受阻,非戰之罪!麗的電視英倫總部傲慢短視,坐失良機!”
社論更是直指核心:“港島自詡自由港,論自由市場繁榮。然在電視廣播領域,卻實行嚴格的牌照管制,僅三家電視臺壟斷市場,扼殺競爭與創新!
此番小林先生收購受挫,再次暴露此制度之弊端。港府若真信奉自由競爭,何不開放第四張、第五張電視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