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將提煉完畢的雨令交還給霍老。
至于雨牒,因其中靈雨額度已盡,化作一張空白文書,再無用處,也不必交回。
遞還雨令時,他順勢呈上自己寫好的《授度道箓申請》。
霍老接過,并未多,只點了點頭,便讓秦川回去繼續做事。
三日轉瞬即過。
農靈寺每月例行的長生會議,于寺中最大的長生會堂召開。
殿中整整齊齊供奉著十面長生牌位——亦稱長生祿位,不過修行中人習慣簡稱為“長生位”。
這十面祿位依序排列,代表的不僅是身份,更是權力與修為的次序:
排在最前的是農靈寺正寺長郭善山、副寺長劉世昌;其后是公務房主持洪熙、道心臺主持余立本、財薄堂主持周靜芙、清律堂主持湯信鴻。
這六位,皆為正觀級仙職。
雖同屬正觀級,權責與修為卻大有差別。
正寺長郭善山毋庸置疑是一寺之首,大權在握,筑基大圓滿修為。
長生祿位的排序,本就是權力與實力的直接體現。
六人之后,尚有四位:
掌管水府靈獸的水府監主持廖云溪、負責村鎮農業建設的筑陣使張玄、專司靈藥及農產品質鑒的辨察郎白天,以及主持觀察試驗田、培育新苗的田圃長——霍元覺。
這四位中,有兩人雖職為副觀級,卻享正觀級待遇,霍老便是其中之一。
能入長生殿、列長生位,才算是農靈寺真正說得上話的人物。
唯有他們,有權在本寺之內決定人員的升遷與罷免。
例會依序進行。
正寺長郭善山先開口,總結上月寺務,又領學了新天條精神。
待幾位依次發完畢,霍元覺這才取出秦川的《授度道箓申請》,緩聲道:
“觀察田有一火工道人,名秦川,入職雖僅一月有余,然天賦頗佳,已修至練氣二層,臨近三層。
現負責縣隍交辦的靈橙要務,做事勤懇,又是本地九川道學明經出身,身家清白。
今日特呈其授度轉正申請,請諸位共議。”
此一出,殿內氣氛頓時微妙起來。
幾位長生位目光隱晦交錯。
關于“靈橙計劃”,郭善山早已與他們私下通過氣,基調很明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必投入過多資源。
橫豎出了問題,還可推給那名臨時火工頂缸。
可你霍元覺此時突然要讓他授度轉正,是什么意思?
入了道,下一步自然就是轉正。
若將來真需問責,把一個入了道的正職天箓道人推出去頂罪——傳出去,自然牽扯太多,不僅農靈寺顏面不保,深究起來,他們也都要連帶。
畢竟臨時火工尚可推說業務不熟;若是正職道人失職,那便是整個農靈寺的系統出了問題。
到時哪怕郭善山作為第一責任人難辭其咎,在座諸位有一個算一個,也是誰都逃不脫干系,最少也要落個道門內部集體通報批評。
很快,便有人輕咳一聲,開口道:
“這位火工心情可以理解,但如今并非戰時,沒有授度轉正的規矩。依我看,還是再多考驗一段時間。”
“余主持說得在理。年輕人,多歷練沒壞處。”
“老霍惜才,我等明白。一個多月修到練氣二層,天資確實不錯,可越是如此,越要穩一穩心性。”
“贊同。授度轉正之事,不必急于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