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抽象的文字描述,立刻在他腦海里形成了具體的印象。
他不是在背書。
他是在用異能,把知識直接刻進腦子里!
這種學習效率,堪稱恐怖。
圖書館里的專業書不夠用,他又一頭扎進了潘家園附近的舊書市場。
一個個小地攤上,堆滿了各種圖冊。
“老板這些拍賣圖錄怎么賣?”
張泉蹲在一個攤位前,指著一摞落了灰的蘇富比圖錄。
“小伙子有眼光啊。”
攤主是個戴著老花鏡的大爺,懶洋洋地說,“都是好東西以前一本上百呢!”
“現在便宜賣,五十塊一本不講價。”
張泉沒說話,隨手拿起一本翻了翻。
視線掃過一件“清乾隆粉彩開光人物圖轉心瓶”。
真品。
又掃過一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真品。
他心里有數了。
這些過期的圖錄,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上面印的,可都是經過頂級拍賣行專家團隊篩選過的真品。
他可以對著這些圖,一個個地“掃描”,把真品的“感覺”牢牢記住。
“老板我全要了,你給個實誠價。”
張泉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全要?”
大爺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鏡,“小伙子這可有幾十本呢。”
“算三百你給我找個繩子捆上。”
張泉直接從錢包里抽出三張紅票子,遞了過去。
大爺眼睛一亮,立馬不懶了,手腳麻利地開始捆書。
接下來的幾天,張泉徹底過上了苦行僧一樣的生活。
白天泡圖書館、逛舊書市場,晚上回家就抱著一堆圖錄猛“刷”。
……
一個星期后,周六。
張泉再次踏入古玩市場。
這一次,他的心態完全不同了。
現在,他的視野開闊了無數倍。
目光所及,皆是獵場!
他的視線不再聚焦于那些瓶瓶罐罐,而是掃過每一個攤位。
木雕、銅爐、竹刻、鼻煙壺、古籍善本……
現代樹脂仿品。
清末廣式紅木小件,有殘,價值不高。
黃銅仿宣德爐,新貨。
一路走,一路看,腦子里的信息流飛快刷新。
絕大部分都是垃圾。
但這正是古玩市場的常態。
垃圾堆里找寶貝,才叫撿漏。
他走到一個賣雜項的攤子前,腳步頓住了。
攤位上亂七八糟,從生銹的鐵鎖、發黑的銀元,到缺了角的硯臺、看不出材質的佛珠,什么都有。
他的目光,被角落里一個毫不起眼的東西吸引了。
那東西看著像個銅疙瘩,上面雕著一只似獅似虎的怪獸,屁股撅著,腦袋歪著,造型有點滑稽。
張泉的視線凝注。
清代中期銅鎏金瑞獸鎮紙,真品,估價:人民幣8000-12000元。
心臟,猛地一跳!
來了!
跨門類撿漏!
他強壓住心頭的狂喜,臉上裝出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
他的目光故意從那銅鎮紙上掃過,然后拿起旁邊一塊灰不溜秋的“玉璧”,對著光看了看。
“老板這個怎么說?”
攤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一臉精明相,瞥了一眼他手里的東西,笑道:“小兄弟好眼力,這可是漢代的玩意兒高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