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泉的內心毫無波瀾,他的異能早就將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這些化學顏料的分子結構,和古代的礦物顏料,根本就是兩碼事。
絕了!這個對比太直觀了!
趙坤的臉估計已經綠了,比他瓶子上的綠還綠。
別急,這才第二點,后面還有呢!
“第三,看畫工。”
張泉指向了瓶身上一個正在玩耍的童子。
“乾隆時期的嬰戲圖,人物開臉講究一個拙字,有種天真爛漫的古拙感。”
“你看這個童子的眉眼,畫得太精細,太模式化了,甚至有點……”
“像現在的網紅臉,雙眼皮開得比我還寬。”
他開了個小玩笑,直播間里飄過一片“哈哈哈”。
“真正的老畫師,一筆下去,氣韻就出來了。”
“而這個,匠氣太重,像是流水線產品,為了畫而畫,沒有靈魂。”
“第四修足。”
畫面切換到底足特寫。
“乾隆官窯的修足,講究泥鰍背,圓潤,光滑,手摸上去非常舒服。”
“大家看這個,足墻又平又直,甚至還有點刮手。”
“這是為了省工,用現代工具切割打磨的典型特征,和晚清民國的工藝都對不上,更別說乾隆了。”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款識。”
張泉調出趙坤瓶子的底款“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旁邊同時放上了故宮博物院館藏標準器的款識照片。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大家自己看。左邊是標準器,右邊是這個瓶子。”
“標準器的款,筆劃起落有度,頓挫分明,力道能透過屏幕感覺到。”
“整個字體結構舒展大氣,有一種皇家威儀。”
張泉的手指點在右邊的仿款上。
“再看這個。”
“筆劃軟弱無力,轉折的地方含含糊糊,結構拘謹,像個小學生在模仿書法家寫字,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說句不好聽的,這字寫得還沒我好。”
鐵證如山。
每一條,都配有高清對比圖。
每一個論點,都邏輯清晰,通俗易懂。
直播間的彈幕,此刻已經徹底瘋了。
之前那些質疑張泉的聲音,消失得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是滿屏的“666”和“牛逼”。
跪了!真大神啊!
這臉打得,啪啪響!我隔著屏幕都覺得疼!
本來是來看熱鬧的,現在路轉粉了!小哥有點東西!
甚至有幾個id看起來就很專業的觀眾開始補充。
主播說得對,這個瓶子的胎土也太細了,乾隆官窯為了保證硬度,胎土里會摻雜麻倉土,沒這么潔白細膩。
那個礬紅彩也假,發色太亮,沒有沉淀感。
張泉看著滾動的彈幕,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將所有圖片關掉,重新坐直了身體。
“總而之一句話,收藏需要謹慎尤其面對這種所謂的重器,更要多看多學多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