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看了照片,沒看實物,這個細節他也無法判斷。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張泉身上。
張泉卻笑了。
他沒急著辯解,而是從容地對林國棟做了個“請”的手勢。
“林先生可否將壺倒置?”
林國棟一愣,但還是照做了,將紫砂壺小心地倒扣在鋪著軟布的茶幾上。
張泉伸出手指,沒有觸碰壺身,而是虛虛地指向壺內壁,一個靠近底足接胎的、極其隱蔽的角落。
那個位置,光線很難照到,肉眼幾乎無法辨別。
“林先生,您請用高倍放大鏡,看看這個位置。”
“看看那里,是不是有一片極其細微、仿佛不經意間留下的竹刀修刮痕跡?”
“那痕跡形成的紋理,非常特殊。”
眾人全都愣住了。
看里面?還是這么個犄角旮旯的地方?
林國棟眼中閃過一絲訝異,立刻重新戴上手套,拿起一個帶光源的高倍放大鏡,俯下身,湊到壺口,瞇著眼睛往里看。
王老師和李老師也好奇地圍了過去。
張泉的聲音再次響起。
“顧景舟大師晚年,為真正向偶像楊彭年致敬,曾秘密制作過極少量的壺。”
“他不僅模仿器型,更是在模仿楊彭年獨門的修胎手法。”
“楊彭年有一手絕活,在修整內壁底足接胎處時,會用特制的竹刀,以一種獨特的角度和力度進行修刮,形成一種旁人無法模仿的螺旋狀暗紋。”
“這既是他的習慣,也是他的防偽暗記。”
“顧老為了復刻這種神髓,苦練多年,才終于掌握。”
“他將這個暗記,藏在了這幾把致敬之作的內壁。”
“這種痕跡,非人力和心力達到頂峰者根本留不下來,任何模具都做不出這種效果。”
“這個特征,在圈內幾乎無人知曉。”
“只有在《顧景舟紫砂藝術研究》這本專著的第218頁,圖注34的角落里,曾有過一句非常模糊的提及,稱之為內壁鬼工紋,但沒有配圖,語焉不詳。”
一席話,石破天驚!
貴賓室里,鴉雀無聲。
楊教授猛地站起來:“快!去資料室把那本《顧景舟紫砂藝術研究》拿來!”
一名工作人員立刻小跑著出去了。
而此時,俯身觀察的林國棟,身體猛地一震,他抬起頭,臉上是無法掩飾的巨大震驚和狂喜!
“有!真的有!”
“天哪……鬼斧神工!”
“真的是鬼斧神工!”
“這紋理……和我家傳的那把楊彭年真品內壁的痕跡,如出一轍!”
王老師也湊過去,搶過另一只放大鏡,當他看清那片細微到極致的修刮紋理時,整個人都僵住了。
他的臉,刷地一下,從脖子紅到了耳根。
這哪里是質疑?
這是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在魯班門前弄斧頭!
人家指出的,是教科書上都只提了一嘴的絕密暗記!
“張……張老師!”
王老師滿臉通紅,對著張泉,近乎是鞠了一躬,“對不起!”
“是我眼拙了!是我學藝不精!”
“今天您給我上了一課!受教了!”
“真的受教了!”
張泉只是淡淡一笑,沒說話。
此時,工作人員已經氣喘吁吁地把書拿了過來。
楊教授一把搶過,飛快地翻到第218頁。
果然!
在圖注的角落里,找到了那行小字:“……其內壁接胎處,偶見疑似竹刀修刮之螺旋暗紋,極難察覺,或為孤例,圈內稱為內壁鬼工紋……”
證據確鑿!
林國棟激動地站起來,雙手緊緊握住張泉的手,眼中的精光大盛:“張先生!”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