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行加官進爵,??越發得皇帝的賞識,徐家上下喜氣洋洋,但是此時袁家的氛圍,??卻顯得格外的低沉。
袁成壁和兒子坐在書房,兩人神色都很沉重。
袁成壁眉頭緊皺,??袁同徽面色鐵青。
許久,??終于是袁同徽先開了口:“父親,如今這個情形,我們到底該怎么辦?”
袁成壁嘆了口氣:“皇上如今雖然對我頗有疏遠,??但是還是信任我的,以我對皇上的了解,??他這么做,??也不過是在敲打我。”
袁同徽聽了這話,有些焦躁的站起身:“話雖然這么說,??可是皇上這次如此不給您面子,??吏部侍郎的位子,咱們的人盯著多久了,好不容易空了下來,卻給徐中行做了嫁衣裳。”
聽著兒子抱怨的話,袁成壁心里也有些沉重,不過他到底還是能穩得住的,沉思了片刻道:“吏部是要緊的位置,??皇上不可能讓誰一家獨大,??這回便不是徐中行上去也會是旁人,我們這邊的人沒有機會的。”
袁同徽的臉色并沒有因為這句話好轉,??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是敵人得利的事情,??還是讓他心頭不爽。
袁成壁此時神色卻緩和了許多,輕聲道:“同徽,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我不說你也該知道,如今我們父子最要緊的事,就是重新獲得皇上的信任,如此,才能及其他。”
袁同徽一聽這話,臉色越發陰沉了。
給皇帝當狗當了這么多年,他又何嘗喜歡被人如此驅使,可是袁家滿門富貴,都維系在這上頭,他也只能咬牙忍下。
袁同徽沉默了一會兒,終于道:“如若不然,我再讓人去找幾個道士入宮?”
袁成壁看了一眼兒子,許久才道:“這事兒要是放在之前自然妥當,可是皇上如今受了幾個妖道的蒙騙,對此事已經沒有之前那般熱衷了。”
袁同徽有些惱火:“如今這位,是越發難伺候了!”
袁成壁倒是沒有這么著急上火,依舊神色平靜:“我說這話,倒也不是否定你這個主意,只是想要叮囑你,這回若是要找道士,一定要找有真才實學的,不能再和之前那般糊弄。”
說到這兒,袁成壁看向兒子:“之前你找的那幾個道士,鬧出事兒來,我為了給你平事兒,可廢了不少心思,這回定然是不能夠了!”
袁同徽咬著牙點了點頭:“孩兒明白。”
袁成壁看著兒子臉上一臉的不服氣,嘆了口氣:“你還是太過年輕氣盛,也怪我,從小都太寵你,這才養出了你這副性子。”
袁同徽沒吭聲,心里卻并不這么想,他小的時候,父親不知對他要求多嚴格,哪里稱得上寵。
袁成壁約莫也能猜出來他心中所想,但是到底也沒有再多說,只是嘆了口氣,揮手讓兒子出去了。
等到袁同徽出去,袁成壁冷冷的望著虛空。
突然就記起了當年他被人誣陷,他去楊家求楊老大人救命的情形。
那時候他滿心惶惑,跪在地上不知磕了多少個頭,心中既是不安又是屈辱。
同樣都是同朝為官,可是楊正就能平平順順一路官至首輔,而自己呢?
寒門出身,好不容易考上功名,沒當幾年官,就以為得罪當朝權貴被罷官。
后來等到那權貴倒臺,自己才終于有了出頭之日,可是沒成想,還沒松快幾日,又遇上了那事兒。
那個時候他是真的怕了,多年的沉寂,郁郁不得志的苦悶,還有對死亡的懼怕,讓他幾乎徹底的拋下了文人風骨。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是四處求告無門,最后聽人說楊老大人最愛惜人才,這才厚著臉皮求上門去。
他心里幾乎不抱任何希望,可是他沒想到,最后楊老大人竟然會應下,而且還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對他諄諄教導。
那時他的心里是感激的,是真的將楊老大人看成救自己于水火的活菩薩。
甚至從楊府出來之后,他還在想,日后楊老大人便是他的再生父母,他無論如何都要報答這份恩德。
可是終究,時移世易。
他們到底還是走到了對立面。
皇上不喜楊老大人剛直,更因為懷文太子新喪,對身為太子師的楊老大人生了遷怒之心,當然了,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便是楊老大人名滿天下,讓皇帝起了忌憚之意。
當時滿朝文武,或許只有他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不,不對,應該是只有他看出來了這心思,并且愿意為皇上所用。
因此這才有了后來他的發跡。
可是若說起來,他心里也不是沒有掙扎過得,可是說到底,再深的恩情,也比不過自家的榮華富貴,他真的居于下位太久了,也壓抑克制的太久了,向上的野心和欲望也幾乎吞噬了他的良心和理智,他終于還是邁出了那一步。
而自打邁出去之后,他便再沒有了回頭的機會。
想到這兒,袁成壁苦笑一聲。
真是諷刺啊,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當年有他橫空出世取代楊老大人,今日便有徐中行出來取代他。
只是他卻不知,如今他這般行事到底只是垂死掙扎,還是真的可以求得一線生機。
想著這些,袁成壁又嘆了口氣。
無論如何,都不能坐以待斃啊!
自打徐中行右遷之后,徐家的門檻就差點讓人踏破。
不管是之前認識還是不認識的,如今仿佛都和徐家有了交情,不間斷的遞帖子想要上門拜訪。
幸好蔣明菀經歷過一世,因此對這情形倒也不陌生,很是干脆利落的將事情處置清楚,既不顯得太過高高在上,也不會讓旁人拿住話柄,孟文茵在邊上看著,心里都忍不住給自己這個婆婆豎個大拇指。
孟文茵如今出了月子,也開始慢慢將之前管的事兒接了過來,不過蔣明菀還是怕她太過勞累,因此并不讓她太過操心。
但是孟文茵自己卻很要強,不過幾日,就將自己這幾日耽擱了的事情整理清楚了。
蔣明菀看她如此,也就沒有再攔著了。
今兒天氣不錯,蔣明菀和孟文茵正坐在一處說話,突然外頭有人進來傳信,文家送了帖子上門。
蔣明菀一下子愣住了,文家,就是京城那個文家嗎?
他們家和自家可
是真真切切沒什么交情的,怎么竟是送了帖子過來。
要說文家和他們家唯一打過交道的,那當是……
想到這兒,蔣明菀微微蹙了蹙眉,讓人將帖子奉了上來。
蔣明菀翻開一看,果真不出她的所料,是文家大奶奶孫氏的帖子。
而這個孫氏,正是當年嫁入文家的婷姐兒。
蔣明菀想著當年在明州府時的幾次見面,其實相處的都算不得多么愉快,至于之后的結果,那就更不必提了,孫知府就是在和徐中行的斗法中落敗的。
婷姐兒不說躲著點他們家了,恨上他們家也是尋常,怎么這會兒倒是送帖子上門了。
難道是有所求?
這也不大可能,文大公子的親爹,可就是如今的吏部尚書,徐中行的頂頭上司,他們能有什么事兒求到徐中行頭上來。
如此想著,這件事倒是越發有趣了。
蔣明菀略微沉吟了片刻,便道:“送帖子的可說了什么時候上門拜訪?”
海棠沉聲回話:“說是明日。”
蔣明菀點了點頭:“那好,那你就告訴他,我明日在家中恭候文大奶奶的大駕。”
海棠點頭應了,便出去回話了。
而一邊的孟文茵忍不住道:“家中竟然與文家有舊嗎?”
蔣明菀笑了笑,將當年在明州府的事情說了一遍。
孟文茵聽了,也有些迷惑:“即是如此,這位文大奶奶怎么還會上門。”
蔣明菀搖了搖頭:“這會兒猜是猜不出來的,還要等文大奶奶來了才能知道原委。”
雖然話是這么說,但是蔣明菀還是吩咐底下人打聽一下這幾年婷姐兒在文家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這話不問還好,等得了消息,便是心中對婷姐兒頗為不喜的蔣明菀都忍不住咋舌。
原來婷姐兒這段日子過得頗為不好。
一開始孫知府還沒倒臺的時候還算好些,文大公子再跋扈,對正妻也算尊重,一床大被掩下去,大家伙也能維持住表面的體面。
但是自打孫知府倒了臺,孫夫人又攜著兒女入京投靠幼女,婷姐兒的日子便是一年不如一年。
先是傳出了文大公子對她動手的傳聞,后來被文家緊急辟謠,可惜看到她手腕上烏青的人卻是一點都不信的。
后來有了身孕卻又離奇沒了,許多人都在傳說是被文公子打沒的。
再后來,便是妾室通房沒個停歇的往府里抬,其中甚至還有青樓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