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報信的親衛去而復返,帶著風塵仆仆的楊釗入帳。
帳內,郭子儀早已屏退左右,獨自在中軍帳內踱步。
“楊兄!”
見楊釗入帳,郭子儀立刻迎上,聲音低沉而急切:“楊兇一路辛苦,長安夜變詳情如何,殿下可有新諭?”
楊釗顧不上撣去塵土,先灌了一大口郭子儀遞來的涼水,喘了口氣。
便語速極快地將長安驚心動魄的夜變始末道出。
從武惠妃如何入彀,到叛軍如何被甕中捉鱉。
再到高力士如何宣讀誅殺令,最后到關隴七姓如何血流成河,盡數說了個清楚。
聽見楊釗在長安掀起的風云,郭子儀頓時聽得心潮澎湃,血脈僨張。
而楊釗說完了長安的變故,也沒有任何廢話。
直接道明了李琚讓他來河東的來意。
郭子儀聽完,立刻明白了楊釗此行的分量,也徹底理解了李琚在河東的謀劃。
他重重一抱拳:“楊兄放心,子儀定當配合殿下謀劃,只是.......”
他劍眉微蹙,遲疑道:“安祿山近日新得三鎮,正志得意滿,身邊攀附者眾,史思明更非易與之輩。如何尋一恰當時機,將楊兄引薦入其核心,還需仔細斟酌,貿然行事恐引猜忌。”
“無妨,殿下也沒有那么急,你我細細謀劃就是。”
楊釗倒是沒有那么急切,反正他如今已經到了河北之地,入了郭子儀帳下。
以他的能力,想讓安祿山注意到他,不算難事。
郭子儀見狀,也不多,轉而說道:“如此,楊兄一路遠來,便暫且先在某帳中歇下,待時機到來.......”
但他話音未落,便聽得帳外親兵王晙高聲稟報道:
“將軍,范陽節府遣快馬來報,安大帥榮膺兩鎮節度,將于三日后在盧龍節府大宴諸將,慶賀升遷之喜,特請將軍與李將軍前去赴宴!”
聽見這話,兩人都愣了一下。
但緊接著,眼中便精光一閃。
這時機,還真是巧啊!
兩人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時機已至”的默契,隨即,不由得相視一笑。
“知道了!”
郭子儀回神,應了一聲,隨即朗聲道:“讓信使回去轉告大帥,三日后,本將一定按時抵達,為大帥慶賀。”
“是!”
門外傳來親兵領命之聲,腳步聲再次遠去。
送走親兵后,郭子儀冷靜下來,對著楊釗說道:“如此,楊兄且先休整兩日,待三日后,隨我與李兄一同前去。”
楊釗剛準備點頭應聲,但話到嘴邊,又轉而問道:“對了,李兄呢,怎么不見李兄?”
聽見楊釗的問題,郭子儀臉上頓時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
隨即解釋道:“近日,河東境內出現了一支古怪的‘流寇’,李兄領了命令,正在帶兵追索那支‘流寇’的蹤跡呢。”
楊釗有些愕然,下意識問道:“中原腹地,怎會有.......”
只不過,話才問到一半,他便立即反應過來,趕忙改口道:“原來如此。”
“嗯!”
郭子儀嗯了一聲,也并未在此事上多糾結。
兩人又轉換話題,各自交換了一下信息,郭子儀才喚來親兵,命親兵帶楊釗下去休整。
楊釗長途奔波一路,早已疲憊不堪,倒也沒有矯情,下去安安心心的睡了個整覺。
......
三日時間,一晃而過。
第三日清晨,前去追索流寇的李光弼也返回了軍營。
如今,郭子儀的官職是河東討擊使,而李光弼則是招討使,官職比郭子儀低了半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