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
說不準什么時候,李琚被朝廷逼入了絕境,就改變主意了呢?
而杜慎見眾人沉默,也不禁眉頭緊皺。
他目光移向趙崇禮,蹙眉問道:“趙兄,河西是你趙氏的地盤,李琚以今日之境,尚能在河西的土地上屠戮你趙氏子弟。他日縱使李琚迫于壓力,與我等虛以委蛇,你又焉知此子功成之時,不會翻臉不認人?”
杜慎這話,看似是在問趙崇禮。
實則也是在問其他人。
因為他看得很清楚,李琚根本就不是一個能任人擺布之人。
縱然有朝一日雙方結盟,也不過是與虎謀皮罷了。
所以,他寧可放棄這個機會,也不想繼續去冒險。
“也罷!”
聽見杜慎這話,趙崇禮不禁嘆了口氣。
旋即,他點點頭,沉聲道:“杜兄所,不無道理,不過嘛.......與其告訴陳玄禮,老夫認為,倒不如直接密報圣人。”
“密報圣人?”
眾人一愣,下意識回頭看向趙崇禮。
趙崇禮再次頷首,沉吟道:“至于罪名嘛.......便奏一個假意與吐蕃沖突,實則欲引吐蕃入寇,禍亂大唐的罪名吧。總之要讓這叛逆的罪名坐實!”
眾人面面相覷,仍是有些猶豫。
但想到李琚的手段,與其剛烈的性格,最終,眾人還是齊齊頷首,同意了趙崇禮的意見。
而隨著眾人的意見達成一致,世家龐大的輿論機器也全力開動。
不過短短數日時間.......
長安,洛陽乃至于關隴之地的各大州府,流風向驟然轉變。
三王勾結吐蕃,襲殺邊城,欲引狼入室的謠甚囂塵上。
并在極短的時間之內,迅速蓋過了之前民間對李隆基逼反三王的議論。
街頭巷尾,坊市民間,議論紛紛。
很快,三王便徹底成了勾結外族的叛國逆賊,堪稱千古罪人,人人得而誅之。
除了操控輿論之外,河西走廊上,依附于世家的商隊也紛紛改道或停止貿易。
原本繁榮的絲路,驟然成了人煙斷絕的荒野。
同時,關于李琚意圖率殘兵取道朔方,北竄草原,以及李琚計劃在河西某處險隘設伏,意圖伏擊追兵的假情報,
也通過各種隱秘渠道,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急于戴罪立功的陳玄禮手中。
最后,便是河西節度使王倕與朔方節度使王忠嗣的案頭,也悄然出現了一份措辭懇切的密報。
且兩人收到密報,上面的內容皆高度一致。
一是向兩人闡述三王流竄域外,極有可能對西北邊防造成嚴重的威脅。
二是暗示兩人,若他們不出兵攔截,將有“養虎為患”,“縱敵通藩”之嫌.......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