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琩進宮見武惠妃之時,為李隆基打前站的任務落在了太子手里的消息也傳遍了洛陽。
聽見這個結果,洛陽城內的文武百官以及勛貴不禁有些感慨。
只覺得這個結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說是情理之中,是因為李瑛終究當了二十年太子,在朝中的影響力根深蒂固。
而說是意料之外,則是因為李隆基竟然沒有等到最后的關頭,才宣布最終的結果。
反而直接摒棄了李琩,從李瑛和李亨之中做出了選擇。
對于百官來說,這絕對算是一個了不得的信號。
尤其是對于那些還未站隊的官員勛貴而,更覺李隆基此舉,是在有意扶持太子一系。
事實上,就連李瑛自己都是這么認為的。
因為在今日之前,朝中的局勢其實是有些失衡的。
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壽王一系的風頭,蓋過了太子一系。
沒錯,壽王的風頭,已經蓋過了太子一系。
別看壽王李琩這半年來像是損失慘重,不僅失去了楊氏這么一個大族的助力,就連門面人物李林甫都被李瑛弄了下去。
可實際上,太子一系的損失,遠遠比壽王一系更重。
別的不說,光是李琚被奪爵流放一事,便足以讓太子一系傷筋動骨,讓李瑛在朝中直接聲望大減。
畢竟,李琚不是一般臣子,更不同于一般的支持者。
他不僅是一位親王,更是李瑛的親弟弟。
堂堂太子,連親弟弟都保不住,難道還能指望他保護其他人?
此后的張九齡被罷相一事,更是讓李瑛的聲望瞬間跌到了冰點。
因為張九齡在太子一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非一個李林甫可比,而是直接等同于武惠妃!
李瑛先失李琚那樣的左膀右臂,后失張九齡那樣的核心智囊。
整個太子一系,幾乎可以說是成了空架子。
若非還有侍中裴耀卿,戶部尚書李元纮為李瑛站臺,只怕李瑛早就被武惠妃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所以,別看李琩在朝堂之上,像是已經落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只有一個牛仙客在幫助他茍延殘喘。
但只要有武惠妃在一天,壽王一系便始終占據優勢。
至于原因?
無他!
權力的核心來源,是皇帝。
而武惠妃,是離皇帝最近的人。
一個武惠妃對李隆基的影響力,那絕不是一個侍中和一個戶部尚書可以比的。
所以,除了李隆基是在有意扶持他之外,李瑛也實在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釋。
于是,他果斷趁熱打鐵。
帶上李瑤進了皇宮見李隆基替李琚求情,請求李隆基將李琚召還回京。
......
宣政殿內,李隆基居高臨下的俯視著匆匆進宮而來的李瑛和李瑤。
聽見兩人嘴里替李琚求情的話,眸子不由得微微瞇起。
蒼老的臉上,也看不出什么情緒。
良久,李瑛和李瑤說完了漂亮話,小心翼翼的抬眼打量著李隆基的表情,心中頗有些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