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上京,晴朗了好些日子。
程昭得到一個喜訊。
是她母親派人給她送些冬日的補品,順帶著告訴她,她大姐夫回京述職,大姐姐要帶著孩子們一起回來了。
大姐姐程晗是這個世上對程昭最好的人。
“……每次我跟四哥打架的時候,大姐姐總幫我。”程昭說。
她大姐比她大十二歲,兩人同一個屬相、同一天生辰。親戚送大姐姐的東西,她都可以順手給程昭用。
兄弟姊妹五人,她倆因這層緣分,程昭跟她感情最好。
母親太忙,大姐姐出閣之前,都是她帶著程昭玩,教她啟蒙;因大姐夫守孝,大姐姐的婚期拖了三年,多陪伴了程昭三年。
李媽媽失笑:“還跟四少爺記仇?”
“記一輩子。”程昭說。
又道,“我要回趟家。大姐姐回來了,三姐應該也會回家吧?”
程昭的三姐程映,四年前嫁到了靖南郡王府。
靖南郡王是本朝唯一一位外姓王,權勢顯赫。三姐嫁的是郡王府幼子張云麒。
長輩都偏疼小兒,嫁過去也不需要操持家務,程家對這門婚姻很滿意。
卻沒想到,張云麒在新婚次月逃跑了,不知去向。
此事瞞了很長時間,直到一年后他帶一位罪臣之女回京,那女子已有了身孕。
郡王府不同意她進門,卻也沒有狠逼,任由張云麒安置外院養著女人孩子。
此事一出,程昭的三姐淪為滿京城笑柄。
三姐為此深居簡出,一年到頭不見人影。不交際、不赴宴,隱沒在后宅。
母親又不能成天跑去郡王府看她。
去年的正月,當著程昭父母的面,祖父問三姐,是否想要和離。三姐拒絕,從此更疏遠了程家。
她似乎是怕自已的晦氣與落魄,沾染了家族,連帶著祖父、父母和兄弟姊妹都丟臉。
程昭那時候就想,她一定要爭氣。
若她嫁得好,母親臉上有光,家族為她榮耀,也許三姐就愿意和離歸寧,脫離苦海了。
她嫁得也一般,三朝回門周元慎沒去。只是她不像三姐那么清傲,什么都不爭。
成親不到四個月,程昭把超品國公夫人的誥命搞到手了,這點已經勝過了很多人。
李媽媽趁機說:“這段日子衙門清閑,京畿營也不需要國公爺成日盯著,他時常在家。”
暗示程昭,歸寧時候帶上周元慎。
程昭沉默了很長時間。
李媽媽試探著又勸她:“少夫人,不能因一次勝利就驕傲。前路還是難走的,您至少得需要國公爺幫襯……”
“……不是快過年了嗎?正月回去拜年。若他愿意,自然叫他。”程昭道。
李媽媽不再說什么。
程昭因在承明堂當差,就去太夫人的壽安院說一聲她要歸寧;又告訴了二夫人。
二夫人叫人備禮。
太夫人也安排了幾樣禮,是場面上的東西;二夫人的禮,則是實打實的名貴。
程昭領了自已的丫鬟秋白和素月,翌日早早出門。
在門口還遇到了周元慎。
她向他見禮。
“去哪里?”周元慎問。
程昭如實說了。
周元慎微微頷首,沒多問一句話,騎馬先走了。
程昭早早趕回了程家,父母才用過早膳。
“急成這樣,不怕旁人笑話你。”母親說她,“你先坐,我派個人去看看你大姐姐可起了。”
大姐姐回京,暫住程家。
她大姐夫不是京城人。三代單傳、父母皆已過世,在京里也無親朋。有一處宅子,空閑了幾年,只一個老仆人看家,回去諸事皆不便。
祖父發了話,叫大姐姐夫妻倆在家里住下,過完年再說。母親收拾了大姐姐待嫁時候的舊居給他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