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走廊上的譚流逸和流椰老公,沒有去理會那個癱坐在地上的黃坡引線廠里的負責人。
流椰老公跟何廠長不太說話,他就沒有跟何廠長一起去看望家喜媳婦。
譚流逸此時的心情極度低落。
他一邊抹淚,一邊無神地望向四周。
此情此景,他絕想找一個依靠。
一個能令他疲憊之后所能倚靠著的后背;
一個能令他在心情煩悶時所能傾吐的對象;
一個能令他在茫然無措時所能棲息的港灣。
而這后背、這對象、這港灣,在譚流逸的心目中,無疑是遠在廣東省賣李寧鞋的李奔香。
想到李奔香,譚流逸才猛然記起,今天下午,就是自己去廣東省接心上人李奔香的日子。
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福禍。
誰知道自己堂弟譚家喜來這一出,出了這種滅頂之災。
使自己不得不中斷去接李奔香的計劃。
唉!
好事多磨。
好事多磨啊!
譚流逸不知不覺就拿出了手機,然后不知不覺就翻到了李奔香的號碼,看著李奔香的號碼怔怔發呆。
此時的李奔香,正忙得不可開交。
那時的李寧牌運動鞋,投入市場才兩年,正是知名度非常高的時候。
在20世紀90年代,穿李寧鞋,不僅是一種時尚選擇,更是一種身份象征和社會地位的體現。
而且多數是成功人士進店選購。
在耐克、阿迪達斯尚未全面進入中國市場的90年代初期,李寧憑借“帶運動感的休閑產品”定位填補了市場空白,成為消費者接觸“品牌化”運動產品的啟蒙。
對于80后、90后而,李寧鞋承載了少年時代的“第一次虛榮心”。
有很多那時穿過李寧牌鞋子和衣服的半老不老的人回憶,擁有第一雙李寧鞋時,會特意拎著印有品牌logo的紅色袋子去學校。
他們感到走在校園的自己,非常自信。
這種情感聯接,使得李寧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符號。
李奔香熱情洋溢地站在店中,手里拿著一只運動鞋子,對著一位男顧客介紹道
“帥哥,您好。
您看,這是李寧赤兔跑步運動鞋。
你瞧它的外觀,真是太好看了。
它的顏色也是十分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