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拿出積攢的大洋、甚至變賣金銀首飾,指明要捐給“69軍”。
“我這根金簪子,給方將軍的部隊買子彈。”
“我家娃要去當兵,就問能不能去69軍打鬼子。”
無數的青年學子、工人農民,懷著保家衛國的熱血,紛紛報名參軍。
而“69軍”和“方默”這個名字,成為了他們最向往的歸宿。
方默,這個名字,在37年的寒冬里,如同一團火焰,照亮了無數大夏人心中那片被陰霾籠罩的天空。
他承載的,不僅是守住金陵的希望,更是這個古老民族不屈的脊梁。
-----
12月18日上午,金陵南線戰場,終于傳來了不同以往的動靜。
鬼子最為兇悍的第6師團(熊本師團),在師團長谷壽夫的嚴令下,集中了所有能調動的兵力,對已是焦土的雨花臺發起了孤注一擲的總攻。
數十門75mm野炮和山炮進行了長達半小時的急促猛烈炮擊,炮彈如同冰雹般砸向雨花臺守軍陣地,將本就殘破的工事再次犁了一遍。
炮火剛一延伸,密密麻麻的鬼子步兵,在軍官聲嘶力竭的嚎叫和明晃晃軍刀的驅趕下,如同決堤的潮水,一波接一波地涌向山坡。
守備雨花臺的是88師的精銳部隊,盡管工事大多被毀,傷亡慘重,但他們依托彈坑、斷壁殘垣,進行了極其頑強的抵抗。
“打,給老子狠狠地打。”一名連長嗓子已經喊啞,抱著輕機槍猛烈掃射。
手榴彈成群地投向鬼子密集隊形,爆炸聲和鬼子的慘叫聲不絕于耳。
鬼子依仗著絕對的兵力和火力優勢,不計傷亡地猛沖。山坡上,土黃色的尸體層層疊疊,幾乎鋪滿了每一寸土地。
但后面的鬼子依舊踩著同伴的尸體,嚎叫著向上沖。
戰至中午時分,雨花臺主陣地多處被突破,守軍官兵血戰到底,傷亡殆盡。
最后殘存的數十名88師將士,被壓縮到一處核心堡壘內。
面對蜂擁而至、刺刀閃亮的鬼子,他們毫無懼色,拒絕了勸降。
“弟兄們,跟狗日的拼了。”一名滿臉是血的營長怒吼著,率先挺起刺刀沖了出去。
慘烈的白刃戰在狹小的空間內爆發。
子彈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折斷了就用槍托、用石頭、用牙齒……
最終,雨花臺上的全體官兵壯烈殉國。
殘存的鬼子兵終于踏上了硝煙彌漫的雨花臺制高點,發出了野獸般的瘋狂歡呼,揮舞著槍支和膏藥旗,仿佛勝利已然在握。
-----
一直在密切關注戰局的方默,根本無需88師孫師長打電話求援,就已經通過觀察所和偵察機發現了雨花臺的異常。
“命令紫金山炮兵陣地,目標雨花臺,急速射五發,覆蓋性炮擊。”方默直接下達命令。
部署在9公里外紫金山上的重炮群,立刻調轉炮口,計算諸元。
69軍炮兵主力型105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10671米,s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13250米,恰好完美覆蓋。
幾分鐘后,刺耳的呼嘯聲劃破長空。
此時,在山下臨時指揮所里的88師262旅少將旅長朱赤,正通過望遠鏡死死盯著雨花臺方向。
看到膏藥旗升起,他拳頭攥的緊緊的,指甲幾乎嵌進肉里,心如刀絞。
“旅座,雨花臺……丟了。”參謀長聲音沙啞,帶著絕望。
朱赤猛地放下望遠鏡,雙眼赤紅:“老子看見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