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山理一郎深吸了一口充滿硝煙和血腥味的空氣,望向吳淞鎮方向,心里反而來勁了。
那是一種難以喻的、棋逢對手的興奮。
“方默……方默……”片山理一郎低聲咀嚼著這個名字,將原本習慣性稱呼的“支那軍”咽了回去。
“‘大夏之虎’果然名不虛傳。”他嘴里說著中二度爆表的綽號,學著他愛看的三國演義小說中那樣,撫摸著被燒焦的胡須,“你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但這場戰役,才剛剛開始。我會讓你見識到,帝國陸軍真正的力量!”
---
而在后方火箭炮陣地。
最后一枚火箭彈拖著尾焰消失在天際。
短短一分鐘不到的時間,他們就完成了一輪齊射。
“快,收炮,上車,轉移。”火箭炮營營長嘶吼著。
訓練有素的炮手們以驚人的速度解除發射架,將沉重的火箭炮掛上早已發動引擎的牽引卡車。
那輛自行火箭炮更是第一時間倒車,沖出隱蔽陣地。
不到五分鐘,整個火箭炮營就一溜煙轉移了陣地,只在原地留下了少量的痕跡。
不久之后,遠處海面上,鬼子驅逐艦的主炮發出了憤怒的咆哮,炮彈雨點般覆蓋了之前的發射陣地。
然而,這輪艦炮覆蓋除了給大地翻翻身外,卻無任何戰果。
這就是方默的戰術,你鬼子艦炮確實厲害,但我的火箭炮發射快,撤離快,打了就跑,你抓不住我就沒用。
-----
片山理一郎也清楚屢次添油是兵家大忌。
但問題是鬼子是‘窮逼帝國主義’,他們可不像后來的白鷹,能生產大量的沖鋒舟、登陸艇、兩棲坦克、兩棲戰車,發起規模浩大的諾曼底登陸。
只有皮劃艇和小船的他,只能每2小時運上岸一個大隊1000多頭的鬼子。然后再讓小船返回,去運下一批鬼子。
而這種拖沓,恰恰給了方默的火箭炮營發揮的機會。
此刻,他站在齊膝深的海水里,冰涼的海水浸透了他的將官馬褲,但他渾然不覺。
“八嘎……又是這樣!”
這已經是今天的第幾次了?!
從上午第一輪那毀天滅地的齊射開始,對方那支該死的的炮兵,就跟他玩起了惡毒的捉迷藏游戲。
每隔半小時,有時甚至更短,那恐怖的尖嘯聲就會準時響起。
然后,他好不容易運上岸的物資、剛剛集結起來的部隊,就會遭到一輪炮火洗禮。
即便他已經下令,登陸部隊無需整隊,立刻向內陸開進的命令,可一天下來,一直在挨炮擊他也傷亡了快600多頭鬼子了。
半個大隊的步兵,還什么都沒做,就被炮火報銷了。
他嘗試過反擊。
每一次炮擊發生后,他都會立刻通過無線電,向后方海面上的艦隊請求炮火支援,報出推測的敵方炮兵陣地坐標。
海軍的反應不可謂不快,重炮很快就會將炮彈傾瀉過去。
但是,沒用。
對方的炮兵仿佛會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