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又輪到施書記作重要講話。
施書記道:“所有的干部和老鄉們,我非常高興我今天能來這里,讓你們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今天此行,我可以說是收獲不淺,但最大的收獲只有八個字,同心同德,戰無不勝,這也是我打算送給強強聯合公司的話。”
徐書記立刻握拳叫道:“同心同德,戰無不勝。”
一呼百應,下面干部群眾齊作呼應。
“同心同德,戰無不勝!”
“同心同德,戰無不勝!”
……
這聲音響徹云霄,氣氛一時燃到了極點,每個到場的人,都在血脈賁張!
就連記者們也聽得熱血沸騰。
施書記講話完畢,市縣電視臺及市縣報社的記者們迫不及待地圍上去采訪施書記。
“施書記,請問你是如何看待東沙鎮的全新的干群關系的?”市日報記者問道。
“非常融洽,水乳交融。”施書記回答。
“郭正義書記認為這是在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領導干部們提高了認識,群策群力,互相促進,最終找到了問題癥結并化解矛盾,認為這是集體的功勞而不是個人的功勞,你怎么看?”
原來,在下鄉途中,縣委書記的秘書就反復叮囑過記者們,重點宣傳集體主義,絕對不要宣揚個人主義,除了鎮黨委領導班子的名字,不要出現任何其他人的名字,新聞稿一律需要縣委審批,發現有企圖宣揚個人主義的,一律重寫。
可是,剛才那一幕又一幕,好像再只宣揚集體主義,只寫領導班子的名字,就有些不夠用了。
陸源飛車救人,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擊退兩名歹徒抓下一名歹徒,這要是不出現名字,這新聞稿怎么寫就是問題。
而且,看施書記的意思,明顯不認為這只是集體努力的結果,否則就不會讓柳秘書把陸源請上主席臺接受掌聲了。
所以,必須讓領導明確態度,這個稿子才好寫。
施書記說道:“我覺得嘛,這一次東沙鎮干群關系和警民關系得到改善,應該歸功于誰,老百姓用他們的行為和語已經作了表態。”
一個記者道:“以老百姓的政治覺悟,可能看不到問題的本質,所以……”
施書記道:“政治覺悟再高,也不能抹殺個人的貢獻。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黃繼光舍身堵槍口,邱少云忍痛被火燒,這是個人主義還是集體主義?
一個有氣度的國家,既要提倡集體主義,也要保護英雄主義,如果某個人的貢獻占比非常大,我們就該記住作出重要貢獻的人,這是對個人的努力和犧牲的尊重,不是所謂的個人主義。”
郭書記在旁聽得,滿臉是感慨和感悟,趕緊拿出筆來作記錄。
其他人有樣學樣,也紛紛拿出筆來在本子上寫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