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一聽就回絕了:“拉他們一把?你知道我現在最想看的是什么?看他們的下場比我更慘,看他們成為東沙鎮上的笑話。”
陸源道:“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東沙鎮現在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芒編工藝,這是東沙鎮的龍頭產業,而全鎮只有你認識到這個龍頭產業早就應該與時俱進,才能在競爭中生存。”
陸源說完,繼續放錄音:“現在的東沙鎮這些廠家還能夠生存,是建立在有人愿意無條件包銷其產品的基礎上的,但如果包銷方一直在賠本賺吆喝,這些產品還有生命力嗎,廠家還能持續下去嗎?”
這些話,全都落在了王老師心上。
他點頭道:“對對對,包銷,你說對了,就是有人給他們承諾過,有多少銷多少,你說也奇怪了,就這樣的產品,怎么還有人愿意一直在采購,也一直能賣得掉?那些消費者的審美這么差嗎?”
這就是王老師無法理解的地方。
陸源道:“先回你的家,我跟你講一個真實故事。”
王老師猜到了什么,同意了。
從田里到王老師家,陸源講完了一個發生在軍營的故事,兩個同年入伍的新兵分到了同一個班,兩人情同手足,后來其中一人不慎落水被另一個人救了,從此之后,被救的戰士就對救人的戰士感激在心,退伍后,不但資助救人的戰士建廠,而且承諾包銷他的一切產品。
王老師道:“我明白了,可是,人情歸人情,生意歸生意……”
“你不懂,有些戰友之間的感情是遠遠超過任何物質的,他們為彼此犧牲都在所不惜,何況只是金錢?我們可以不同意,但不得不佩服。”
王老師點了點頭。
“只不過,犧牲可以,但無謂的犧牲沒有必要,被救的戰士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犧牲意義不大了,這會同時犧牲多方的利益,所以,他在尋找一種更合乎各方利益的方式,
王老師,這就是我來找你的原因。我希望你可以和他們消除舊仇,合作共贏。”
“與黃強他們?警察同志,你了解我們之間的事情嗎?”
“我當然了解,但我更加知道,你有更好的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他們有更穩定的生產線,合作了對雙方都有好處。”
“不可能的,我不可能跟他們合作的。”王老師斷然拒絕了。
陸源嘆了口氣,他知道王老師心里有一肚子的氣和恨,對黃強一家,還有對東沙鎮的所有芒編廠。
因為沒有工人敢來干活,接到了訂單也找不到人來完成,王老師最后只能解散他的廠。
可就算是這樣,東沙鎮的人依然沒有放過他們一家,敵意還是那么濃。
王老師的兩個孩子,在學校里長期被孤立和霸凌,姐弟倆每次放學都不敢回家,都要等父母去接。
可就算這樣,在學校里還是經常被推掇。
后來,王老師不得不把兩個孩子都送到了縣城親戚家上學。
王老師先后做過幾種種植,但都被人蓄意破壞,能回本不賠本就是萬幸了,錢幾乎賺不到,到現在,還有一屁股債沒還清。
而那些人還自以為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到處宣傳他們把王老師一家逼得無處容身的輝煌戰果。
這口氣,讓一向文雅穩重的王老師都動過做炸藥去跟那些人同歸于盡的念頭。
但理智戰勝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