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網,直接裝了足足六個大木桶,堆在船上像小山一樣。
在清理漁網的時候,王衛國還驚喜地發現,網底竟然還掛著二十多只小的龍蝦,個頭不大,但活力十足。
看著滿滿十個大木桶外加零散的漁獲,沈富國忍不住感慨。
“衛國,這海里的好東西也太多了吧?跟不要錢似的。”
王衛國一邊掌著舵,一邊笑著解釋道。
“咱們運氣好,趕上好時候了。現在半島那邊局勢緊張,小日子也不安分,上頭為了安全,東北這片海域基本上是禁海的,漁民都不怎么敢出來。
王衛國心中嘀咕。
“估摸著得到73年以后才會慢慢放開。這幾年海里的魚蝦沒人捕,可不就使勁長嘛。”
沈軍和沈富國聽了只當是王衛國見識廣,連連點頭,心里對這片富饒的大海充滿了敬畏和感激。
滿載而歸的漁船吃水很深,慢悠悠地回到了小碼頭。
船一靠岸,沈軍就自告奮勇地跳上自行車。
“衛國,富國,你們先卸貨,我回去開拖拉機,順便把壯叔也叫來幫忙!”
等沈軍開著拖拉機回來時,沈壯也跟著來了。
看到船上那十幾個裝得冒尖的大木桶,饒是沈壯這個好幾十歲的老前輩,也驚得半天合不攏嘴。
因為上船時就已經分好類,卸貨裝車的過程異常順利。
滿滿一拖拉機的漁獲,直接拉到了軋鋼廠。
李振東一見他們又來了,而且陣仗比昨天還大,樂得合不攏嘴。
他一眼就相中了那幾只生猛的大青蟹和色彩鮮艷的石斑魚,大手一揮,全要了。
剩下的黑鯛魚和白鯧魚,他也照單全收。
經過一番清點,李振東爽快地遞過來一沓厚厚的“大團結”。
“衛國啊,一共二百六十塊,你點點。”
王衛國也沒客氣,接過錢數了數,正好。
這次的蝦和那幾條大黃魚,王衛國沒賣。
在他看來,蝦的鮮美可比魚肉好吃多了,自家留著解饞正好。
回到村里,拖拉機“突突突”的聲音引來了不少村民羨慕的目光。
王衛國當著大家的面,先拿出一百塊錢交給了村集體,這是規矩。
剩下的錢,他、沈軍和沈富國一人分了五十,作為辛苦費給了沈壯十塊錢。
皆大歡喜。
分魚的時候,王衛國做主,將所有的九節蝦和皮皮蝦都給了沈壯和沈富國。
“爸,富國,你們倆喜歡吃這個,都拿去。”
兩人推辭不過,只好樂呵呵地收下了。
王衛國自己則拿了六條品相最好的大黃魚,想了想,又分了三條給沈壯。
“爸,這個你也拿回去給大哥、嬸子和青陽嘗嘗鮮。”
晚上,陳翠霞的手藝再次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清蒸大黃魚,肉質細嫩,湯汁鮮美。
王衛國夾了一筷子魚肉放進嘴里,細細品嘗了一下,感覺味道還行,但似乎沒有后世傳說中那么驚為天人。
他心里琢磨著,大概是因為這個年代沒有冰鮮技術,大黃魚一捕撈上來,如果不能立刻用冰塊冷凍保鮮,鮮味就會大打折扣。
不過,管他呢,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有這么一口新鮮的魚肉吃,已經是天大的福分了。
吃完晚飯,王衛國抱著小兒子王海,溜達到村委會大院里納涼。
院子里的大槐樹下已經聚集了不少村民,天南海北地吹牛打屁,很是熱鬧。-->>
正聊得起勁,民兵隊的張軍背著一支半自動步槍,有些扭捏地走了過來。
他皮膚黝黑,身材壯實,看著王衛國的眼神帶著一絲期盼和不好意思。
“衛國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