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想來搶糧,我有天田監控,刺柳殺敵,還有屯堡阻擊!好不容易等他殺到屯田區,我大乾種植的粟麥春種秋收,藏糧于地窖,匈奴只能看著空田地傻眼。”
“想取水,弱水上流我大乾可筑壩改道,鎮岳澤,瑯琊王城一帶,成了我大乾糧倉,居延澤改道形成大片鹽澤,匈奴戰馬喝了后——腹漲如鼓,三日不飲則亡!”
“想迂回,無論是向北穿越蘇丹大沙漠,還是向南翻過滄瀾山,不但要損耗大量物資,還極其容易遭到我軍伏擊,損失慘重!”
“匈奴劫掠的本質,便是劫掠的收益必須大于戰爭損耗!結果來河西之地搶糧,糧食沒看到多少,自已卻還可能損失慘重,這還會來搶嗎?”
眾人聽聞高陽的話,腦海中齊齊浮現出一幅畫面。
匈奴人想來劫糧,迎頭就撞上了戰馬難過的主長城,想要從薄弱之地繞路,然而行蹤暴露,大乾烽火傳遞軍情,匈奴人正殺進去,結果不是刺柳傷馬,便是屯堡阻擊。
好不容易到了屯田區,結果大豐收的糧食連個毛都沒看到,全藏在地窖里了。
當匈奴人看著空田地,一臉懵逼的時候,一支大乾鐵騎朝他們殺來了。
這就很有生活了。
“妙!”
“高愛卿這套長城防御體系,朕覺得甚好,完全可行!”
“朕倒好奇,高卿的第二計,屯田剜肉是何計?”
武曌面帶好奇,出聲問道。
其實第一計,高陽便隱約透露了一些,便是為了屯田保駕護航!
武曌長舒一口氣,內心大定。
高陽一回,似乎一切棘手之事都不算是難事。
“河西水草豐美,匈奴將其視為天然牧場,臣這第二計,便是要將它變成寸草不生的糧田!”
“這也是臣先前所說,請陛下遷徙三郡百姓,以關東饑民,天下罪民,分駐四地,進行屯田!”
“每戶授田,由朝廷發種子,配鐵犁,進行代田法!”
“這代田法是什么?”武曌好奇問道。
民以食為天,在武曌眼中,一個王朝要想穩定,就必須要老百姓吃飽肚子。
因此武曌對農田,也十分看重,知曉許多,但她卻沒聽過這屯田法。
高陽出聲解釋道,“所謂代田法,便是壟溝輪作,藏糧于土!”
“河西水土肥沃,天氣極好,依臣來看,若以十萬戶屯田,不出三年,便可囤糧上百萬石,若是大豐收,甚至能屯糧五百萬石!”
“這不但能讓河西守軍與百姓自給自足,減輕朝廷壓力,還可反哺朝廷,再養十萬大軍征漠北!”
武曌拳心攥緊,鳳眸閃爍。
三年,上百萬石糧食!
甚至是……屯糧五百萬石!
要知道,現在大乾國庫內,也就只有幾百萬石糧食。
而河西才只一地!
這數字,太恐怖了!
“高愛卿,河西之地草場眾多,這一點只怕不容易吧。”
“要屯田,必要水!這可是個棘手的問題!”
武曌想到這一點,出聲問道。
高陽聞,淡淡一笑道,“陛下,區區水源,這有何難?”
ps:(晚上還有兩章,因為涉及到具體的對策,得從歷史上查資料,所以寫的比較費力,大家見諒。)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