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經理,這就是個舊竹筒子吧?都開裂了。”他指著筆筒上一道天然的竹紋說道,“不過,誰讓我看著確實喜歡呢!行吧,就當買個擺設了。”
他表現得像個吃了點小虧,但為了心頭好也認了的冤大頭。
說著,他爽快地掏出手機,掃碼付了兩百塊。
女經理收到錢,喜笑顏開,麻利地將筆筒里的筆和雜物都倒出來,用紙巾擦了擦,遞給了許楊。
許楊接過筆筒,道了聲謝,轉身便走。
身后,還隱約傳來女經理和旁邊服務員的嘀咕聲。
“真是啥人都有,花兩百塊買這么個破爛”
“估計是錢多燒的吧”
許楊聽著身后的議論,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他快步走出餐廳,來到一個無人的角落,這才迫不及待地將手中的筆筒,拿到眼前細細鑒賞。
月光下,筆筒散發著溫潤的光澤。
這并非普通的竹子,而是竹中極品,湘妃竹!
只見筒壁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疏密有致的紅褐色斑點,如同點點淚痕,在淡黃色的竹肌上,形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典雅而華麗。
其包漿溫潤自然,撫之如玉,顯然是經過了數百年的摩挲與傳承。
最精妙的,是筆筒的上下口沿,竟然分別鑲嵌著紫檀木和烏木制成的棱口與底座。
鑲嵌的工藝精湛絕倫,接口之處嚴絲合縫,渾然一體,歷經歲月,這兩種名貴木材的色澤,與湘妃竹的斑駁淚痕交相輝映,更添幾分古樸與氣派。
在“望氣術”之下,一股獨屬于明代文人風骨的清雅氣韻,撲面而來。
許楊的腦海中,關于古玩的傳承記憶,瞬間被激活。
“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為棱口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