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對講機,語氣果斷地調整了接下來的拍攝計劃:“通知一下,下午原定拍攝場次調整。先集中拍b組的外景。憐淮,你跟我來一下,我們詳細聊聊最后那場戲的修改方案。”
紀連淮心中一塊大石落地。第一步,成功了。
她跟在林慕云身后,走向他的臨時辦公室。陽光透過基地的仿古窗欞,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她知道,真正的挑戰,現在才剛剛開始。修改表演方向只是第一步,如何在與月瑤怨念的最終“對決”中,成功完成這場象征性的“昭雪”,才是真正的考驗。
但無論如何,她已經踏出了關鍵的一步。從被動的感知和防御,轉向了主動的理解和化解。共鳴的下半場,將是演繹與救贖的序幕。
與林慕云導演那場開誠布公的、觸及核心的談話,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紅妝夜行》劇組內某種無形的僵局。紀連淮以演員對角色深度挖掘的“藝術追求”為名,提出的“為云飄飄月瑤賦予抗爭內核而非單純展示悲慘”的建議,精準地切中了林慕云內心深處或許自己也未曾完全明晰的執念——他不僅僅是在拍一部悲劇,更是在進行一場遲到的“正名”儀式。紀連淮的“悟性”和“深度”,讓他既驚且佩,更有一種找到同道中人的欣慰與釋然。
談話之后,林慕云展現出了驚人的效率和高度的配合度。他連夜召集了編劇和核心主創,以“提升角色弧光、增強戲劇張力”為由,對后續幾場關鍵戲份,尤其是云飄飄遭受致命打擊和最終自盡明志的戲碼,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臺詞被精心打磨,去掉了過分渲染無助和哀怨的部分,增添了更多展現角色內心傲骨、對不公命運的控訴以及捍衛尊嚴決心的內容。表演指導的方向也徹底扭轉,要求紀連淮更多呈現出一種“悲壯”而非“悲慘”的氣質。
整個劇組的氛圍也隨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之前那種被無形壓力籠罩的沉悶感,被一種更加專注、甚至帶著某種神圣感的創作熱情所取代。工作人員或許不清楚導演和女主角之間達成了何種默契,但能明顯感覺到,工作的重心從單純地“還原一個悲劇”,轉向了“塑造一個值得銘記的靈魂”。
冰見薰在得知表演方向調整后,第一時間與紀連淮進行了溝通。她仔細研究了新的劇本和導演要求,迅速調整了后續戲份的妝造方案。“既然要突出抗爭和尊嚴,”冰見薰一邊在紀連淮臉上勾勒著更加銳利的眉形,一邊冷靜地分析,“那么妝面就要減少柔弱的淚痕感,增加線條的力度和清晰度。眼妝要更強調神采,即使是絕望,也應該是燃燒般的絕望,而不是熄滅式的。服裝配飾的細節也要相應調整,突出其象征意義而非僅僅是美觀。”她的專業和敏銳,為紀連淮的角色塑造提供了最堅實的外在支撐。
紀連淮由衷感激:“冰見老師,有您在,我心里踏實很多。”
冰見薰淡淡一笑,眼神了然:“是你自己走進了角色的靈魂深處。我做的,不過是讓這靈魂有一個更契合的載體罷了。”
在緊張而有序的籌備中,拍攝繼續進行。紀連淮全身心投入到對新版“云飄飄”的詮釋中。她不再僅僅依靠共情去感受月瑤的痛苦,而是主動將自己的理解與力量注入角色。每一次走位,每一句臺詞,每一個眼神,她都力求展現出角色在絕境中迸發出的人性光輝與不屈意志。這種表演上的升華,不僅感染了對手演員,也讓整個劇組的工作狀態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片場時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一場戲拍完,現場一片寂靜,片刻后才會響起工作人員自發壓低聲音的贊嘆和掌聲。
林慕云在監視器后的表情也越來越復雜,贊賞之余,似乎總帶著一絲難以喻的審視,仿佛在透過紀連淮的表演,凝視著某個遙遠的時空倒影。紀連淮能感覺到,他對自己這種“超常”的投入和表現力,已然超出了對普通演員的認知范疇,但他選擇了沉默和信任,這無疑為她的計劃提供了最佳的環境。
與此同時,紀連淮與千禧城后方的聯絡也愈發緊密。她將片場的進展,尤其是林慕云的配合以及表演調整后對片場氛圍的積極影響,及時通報給郁堯和王越澤。
王越澤那邊的信息挖掘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紀連淮提供的“月瑤”、“瑤卿”、“暢音閣”、“構陷通敵”等關鍵線索,結合林慕云筆記本中透露的碎片信息,王越澤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數據挖掘算法,在浩如煙海且防護嚴密的古星時代數字化檔案庫中,進行了地毯式篩查和交叉驗證。過程如同大海撈針,且多次觸發安全警報,但在郁堯協調的基石廳高級別權限掩護下,有驚無險。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后,王越澤興奮地傳來消息:“老紀!找到了!一份當時津門發行量很小的激進派報紙《新聲報》的殘存電子版,其中一則不起眼的報道,提到了‘暢音閣名伶瑤卿疑遭構陷’一事,雖未敢直兇手,但暗示與當時駐扎津門的某位袁姓軍閥的副官有關,起因是月瑤拒絕成為其姨太太而遭報復!更重要的是,我還找到了一封疑似月瑤生前寫給某位友人的未寄出的信函碎片,保存在一個私人收藏的數字化日記里,信中傾訴了她被威逼的恐懼和誓死不從的決心!”
這些史料雖然零碎,但相互印證,指向性極其明確,足以撼動官方掩蓋的“定論”,為月瑤的冤屈提供了有力的旁證。
“太好了!”紀連淮精神一振,“能安全地放出去嗎?”
“放心,老郁已經安排了最干凈的渠道。”王越澤信心滿滿,“我們會將這些資料進行技術處理,抹去溯源信息,然后通過幾個有影響力的歷史研究非官方論壇和匿名學術交流平臺分批釋放,并引導一些有分量的獨立歷史學者關注和討論。就像往平靜的湖面投入幾顆石子,漣漪會慢慢擴散開的。”
郁堯的聲音也加入加密頻道,沉穩地補充:“憐淮,你專注于片場。輿論這邊我們會把握好節奏和尺度,確保信息能有效傳播,又不會過早打草驚蛇,引來不必要的官方干預。你的‘戲’唱到關鍵時刻,我們這邊的‘史料’登場時機要剛剛好。”
前后方協同作戰的格局已然形成。紀連淮在臺前以藝術演繹進行“象征性昭雪”,王越澤和郁堯在幕后以史料公開推動“現實性正名”,雙管齊下,目標直指化解月瑤跨越百年的執念。
終于,到了拍攝整個劇本最高潮、也是最關鍵的一場戲——云飄飄月瑤在得知最后一絲希望破滅,徹底絕望后,于“海棠院”戲臺后臺,穿戴整齊,以最決絕的方式自盡明志,留下血書控訴。
開拍前夜,紀連淮罕見地有些失眠。她不是緊張,而是一種大戰將至的凝重。她再次內視丹田,玄珠依舊沉寂,幽稷沒有任何蘇醒的跡象。這意味著,明天的“戲中解怨”,將完全依靠她自身的力量和意志。她反復推演著表演的每一個細節,思考著如何在最恰當的瞬間,引導共情,完成那關鍵的精神傳遞。
第二天,片場氣氛莊重得近乎肅穆。所有工作人員都意識到這場戲的分量,行動格外輕緩小心。“海棠院”內外被清場,只留下必要的拍攝人員。燈光被調試出一種凄艷而凝重的色調,營造出風雨欲來的壓抑感。
冰見薰為紀連淮化上了她職業生涯中堪稱杰作的妝容。既保留了月瑤作為一代名伶的絕代風華,眉眼間卻充滿了揮之不去的哀愁與絕望,更透著一股孤注一擲的決絕。那件仿制的染血戲服被小心翼翼地穿上身,冰涼絲滑的觸感,仿佛真能喚醒沉睡的亡魂。
林慕云坐在監視器后,神情前所未有的嚴肅,甚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他看了一眼準備就緒的紀連淮,兩人目光交匯,無聲地交換了某種默契與決心。
“全場安靜!”
“第五十八場,第一鏡,開始!”
場記板敲響,整個片場瞬間陷入一種極致的寂靜,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
紀連淮(云飄飄)獨自站在昏暗的后臺,鏡中映出她蒼白而平靜的臉。她沒有立刻痛哭流涕,而是緩緩抬手,撫摸著點翠鳳釵,動作輕柔,眼神卻空洞得令人心碎。她開始獨白,聲音起初低沉沙啞,如同夢囈,訴說著命運的殘酷、世道的不公、以及所愛之人的背叛與冷漠。她的臺詞功底在此刻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心底嘔出,帶著血淚的重量。
隨著獨白的推進,她的情緒逐漸累積,從最初的麻木,到壓抑的悲憤,再到最終如火山爆發般的控訴!她的聲音拔高,卻不刺耳,充滿了戲劇的張力與感染力,字字句句,如同泣血的利劍,刺向無形的敵人,也刺在現場每一個人的心上。幾位感性的女性工作人員已經忍不住低頭拭淚。
紀連淮完全沉浸在了角色之中。她不僅是紀連淮在演云飄飄,更是將自己作為通道,讓月瑤積壓百年的冤屈、憤怒、不甘與絕望,借由她的身體和聲音,淋漓盡致地宣泄出來!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戲臺周圍,那股熟悉的怨念能量再次被引動,并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洶涌、澎湃!它不再僅僅是彌漫的壓抑,而是化作了無形的漩渦,圍繞著她劇烈旋轉,仿佛在應和著她的控訴,在為自身申冤!
就是現在!
在獨白達到最高潮、情緒如洪水決堤的瞬間,紀連淮按照事先演練過無數次的方式,借著轉身面對鏡子的動作掩護,垂在袖中的右手手指,極其迅速而隱蔽地變幻了幾個簡單卻玄奧的手勢——那是她結合自身共情天賦以及對幽稷力量運行方式的模糊理解,自行摸索出的、用于引導和聚焦精神力量的簡易“印訣”,靈感正是來源于《幽靈線:東京》中對能量操控的視覺化呈現。
她將全部的精神力,連同對月瑤遭遇的深刻理解、對她清白的堅信、以及希望她得以安息的祝愿,凝聚成一股純粹而強大的意念波動,隨著這無形的手印指引,如同投石入水般,精準地投向戲臺、投向那怨念漩渦的核心!
“天地昭昭,日月可鑒!我云飄飄(月瑤),今日以此身,血濺此地,但求……還我清白!證我初心!”
她念出最后一句臺詞,聲音斬釘截鐵,眼神灼灼如焚,帶著一種以身殉道的悲壯與無悔。
就在這一剎那——
“咔!”
林慕云的聲音帶著顫抖響起,打破了現場的寂靜。
戲,演完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