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燁掉下來之后受到了不小的驚嚇,喝了一些水平復了一下情緒,而眾人都被他剛才的話震驚住了。
水流聲?封閉千年的地下古城竟有水流。
朱晨陽有些激動的說道:“這里竟然有流水的聲音,要么是地下河,要么是這城中的水循環系統,如果是后者,那我們這次的發現將會震驚全世界的,并且,我國水利循環系統的歷史就更要往前推了。”
李教授扶了扶眼鏡,語氣難掩振奮:“朱隊長,我們不能浪費時間,這樣吧,我和你各帶一隊,同時對古城展開初步勘探清理,重點記錄建筑布局與文物分布,如何?”
朱晨陽點頭贊同,當下便做了分工。
趙行舟和梁景玉也對周圍做了檢查,隨后嚴肅的對兩位帶隊教授說道:“二位教授,咱們條件有限,現在不可能做大規模的防塌陷支撐加固,咱們頭頂上就是沙漠,一旦出現塌陷后果大家都清楚,所以請各位盡快,我和梁景玉會分成兩組跟在你們的旁邊,務必保持通訊暢通。”
事情交代清楚之后兩隊立刻抓緊時間開始勘察。
兩隊迅速清點工具,將毛刷、小鏟、軟尺等考古器械分發到位,韓燁雖腿有不便,但堅持留下幫忙記錄,眾人便讓他負責整理發現的信息,待在相對安全的街道中央。
李教授拿起放大鏡,神情嚴肅:“出發前再強調幾點,所有文物保持原位拍攝記錄后再進行清理,嚴禁私自帶走任何物件,清理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壞脆弱的遺跡,發現重要線索立刻呼叫對方隊伍,切勿擅自深入未知區域。”
話音落下,兩隊便沿著青石板街道向兩側散開,街道上的沙塵不算厚重,隊員們用寬幅毛刷細細清掃,露出了石板下清晰的拼接紋路,每塊石板邊緣都有精心打磨的凹槽,拼接得嚴絲合縫,可見當年建造工藝的精湛。
有些地方散落著一些細小的陶片和獸骨,隊員們都小心翼翼地用小鏟挑起,裝入標本袋中標記編號。
李教授帶領的東側隊伍率先進入一座臨街的民房。
這座房屋的木門雖已褪色,但合頁完好,輕輕一推便發出‘吱呀’的聲響,這一聲響,隔著千年的時光。
房間內的空間不大,約有二十多平米,地面同樣鋪著青石板,墻角堆著幾只破損的陶罐,罐身殘留著簡單裝飾。
李教授蹲下身,用毛刷輕輕拂去一只陶罐上的沙塵,同時不忘了叮囑大家。
“大家仔細清理,注意墻面和地面的異常痕跡。”
突然,一名學生驚呼出聲:“教授,你看這里!”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那學生指著房屋東側的墻壁,墻皮已經大面積的剝落了,但在墻角處竟殘留著幾片暗紅色的彩繪,更令人驚喜的是,彩繪旁還刻著幾行模糊的文字,字形方正卻帶著獨特的彎鉤筆畫,與中原漢字截然不同。
李教授連忙湊上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激動得聲音都在顫抖:“是西夏文!這是西夏文!”他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清理掉文字周圍的浮塵,文字逐漸清晰起來,然后仔細的拍照并且拓印下來。
“這些文字等出去之后讓朱教授看一下。”
就在這時,另一名工作人員在房屋內側的土炕旁有了新發現:“這里有東西!”
一些黃沙下面露出了幾件銹跡斑斑的鐵器,形狀看著像是鐮刀、鋤頭這類農具,雖已銹蝕嚴重,但依稀能辨認出當年的形制。
旁邊還散落著幾件青銅器,是一只小型銅鼎和幾枚銅錢幣,銅鼎腹部刻著簡單的卷草紋,與之前在坑底石板上發現的紋路一脈相承。
與此同時,朱晨陽帶領的西側隊伍也有了重大發現他們沿著街道前行約百米后,眼前的建筑風格突然發生變化,不再是低矮的民房,而是一座氣勢恢宏的院落,院落大門由厚重的木門制成,門上還殘留著銅制的門環,雖已銹蝕,但依舊能看出當年的威嚴氣勢。
朱晨陽示意隊員們謹慎清理。
“建筑看起來不是普通的民宅,大家注意觀察建筑格局,記錄下每一處細節,清理的時候要格外的小心仔細一些。”
隊員們用工具清理掉大門前的沙塵,露出了門楣上的石刻,上面刻著西夏文。
朱晨陽就是研究古文的,看見那幾個西夏文后念道:“‘大理司’,看來這里是掌管刑獄的司法機關了。”
推開厚重的木門,院落內的景象令人驚嘆。
院內鋪著平整的青石板,兩側各有一排廂房,正前方是一座高大的主殿,殿內梁柱完好,屋頂的瓦片排列整齊,甚至有些斗拱的彩繪還保留著當年的色彩。
左側廂房里面的布置很像是檔案室,存檔一些卷宗的地方,只是年代久遠,很多東西都已經在歲月的摩梭中化成了齏粉。
隊員們繼續深入院落,在主殿后方發現了另一座更為宏偉的建筑,門前的石刻上刻著底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