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遺書,但在刑部和大理寺皆為懸案,當年經手之人不少曾懷疑王少崢是被人所殺,只是苦于沒有證據,只能以自殺結案,不了了之。”
虞家出事時,林宿黎還在考科舉,但等王少崢自盡時,林宿黎已入翰林,對此事有所耳聞。
等后來調到刑部后,他在整理資料時,也見過這個案子。
“此案時日久遠,十年前,殿下也還年幼,殿下為何要查此事?”林宿黎問。
至于這件案子背后有沒有冤屈,林宿黎不在意。
這樁由先皇斷定的案子,如今想要翻案,可沒有那么簡單。
時間久遠,證據不好找是一回事。一旦推翻,那么當年滅虞家滿門的先帝算什么?
人都死了,總是要顧及先帝的身后名。
此事絕不是什么輕易能完成的事情,林宿黎無法從中獲得足夠的利益,自然也不想在這件事上費心費力。
只是林宿黎也不明白,此事和傅知瀾有什么關系。
“本宮為何要查,就非林相需要關心的事,林相只需告訴本宮,這樁交易,林相做不做。”
“本宮解決顧侍郎,而林相只需要交出虞家當年的卷宗,怎么看,這樁交易,都是林相占了便宜。”傅知瀾笑道。
林宿黎并未立刻答應。
“刑部卷宗外泄,本宮身為刑部尚書,難辭其咎。”林宿黎說。
傅知瀾樂了聲:“林相不會想說,本宮會利用這件事,將林相拉下馬吧?”
那這可真的是個大笑話了。
官場之上,哪有什么非黑即白。
錯了,并不是一定就會責罰,像林宿黎這樣,如今位高權重,人脈遍布朝中各處,犯一點小錯,傅其勉作為皇上,也只能諒解一下。
林宿黎的理由,被傅知瀾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