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淺見,想來這其中還可能造成諸多后患。”
說完,朱棣長嘆一口氣,做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來。
朱元璋緩緩將情報收起,道:“諸多后患……?老四,你來給咱說說看?”
他這時候雖然不滿、愁,卻也知道自己一時半會還真是不好找機會,還不如耐心聽聽自家老四的見解。
朱棣心頭一跳。
立刻擺出一副無私為公的樣子,開始了他的茶藝表演:
“其實,作為一國帝王,封個臣子給個官職的,本也算不得什么,兒臣主要是擔心……當今陛下他年紀小,經不住小人諂媚蠱惑。”
“戶部右侍郎,實打實的手握重權,接觸掌握大明財政情形,陛下竟都可以因為他喜歡這個叫什么……夏原吉的,便隨手封賞。”
“這夏原吉既無顯赫家世,又無甚值得稱道的才學之名,唯一值得說道的。”
“怕也就是這次答題答到了陛下心坎兒上去罷了……”
好不容易又逮住對方送了一波人頭,朱棣當然要不動聲色地追著殺一波,踩兩腳再說。
“當然,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兒臣是……”
“兒臣是擔心……”
說到這里,朱棣支支吾吾地停頓下來,好像有什么不可說的難之隱。
看到他這副欲又止的樣子。
朱元璋一時倒是更起了好奇和興趣,不知道自家這個老四一臉鄭重其事的樣子,心里在琢磨著什么。
他當下催促道:“有話就說,此間就咱們父子二人,咱如今也不是什么洪武大帝了,顧慮些有的沒的做什么?”
朱棣眼底閃過一抹得意。
當下立刻道:“是,父皇。兒臣只是擔心,陛下這今日可以賞一個正三品戶部右侍郎……后日什么時候開心了,或是聽信了誰的讒、誤被小人的諂媚迷了眼……會不會一個激動就封賞更大的官兒出去?右侍郎之上是左侍郎,再往上是尚書……若再往上……兒臣不敢想。”
朱棣語之中固然帶著閃爍和不確定。
可暗戳戳之間。
卻帶著極強的引導性。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廢除宰相之職,一部尚書就是最大的了,再往上……不就只有宰相了么?
而當了這么多年皇帝,親手廢除宰相制度的朱元璋比誰都清楚,朱棣這么一說,他腦子里立刻就出現了這個念頭。
也想起了從前的許多事情。
那時候,胡惟庸是大明皇朝的宰相,手握重權,甚至代行天子之職,明面上便多有僭越,私底下更是格外大膽。
朱元璋武功赫赫,如何能容忍?
為了集權,為了把一切都抓在自己的手里,人頭滾滾,幾萬條人命愣是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