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此時心情正好著,心里又已經沒有其他更多的顧慮,自然而然便來了閑心逸致,目光直奔連載小說區。
看到朱棣這副興趣盎然的樣子。
道衍和尚漫不經心地評價道:“情節跌宕起伏、抓人心魄,思路新奇有趣又通俗易懂,戲說歷史、家國情懷、兒女情仇……的確比絕大多數的話本子有趣。”
朱棣只當道衍和尚或是研究他的儒釋道,或是沉迷于謀劃他奪位的事情,對這些不感興趣,從前都沒聊起來這個,如今才發現:“道衍師父也看這個?研究還挺深?”
道衍和尚捋了捋自己的胡子。
不以為意地豁然道:“呵呵,人又何必給自己那么多局限和拘泥?當和尚不止能念經,還能鉆研儒學、學習道法,乃至看戲曲、看話本子又有何不可?”
“不瞞殿下,貧僧看過的話本子可也不少,什么《三國志通俗演義》,什么官家小姐愛上窮秀才,可賞雅亦可賞俗,才不枉人生來一遭嘛。”
朱棣挑了挑眉,心中覺得也對,道衍和尚這樣的人,最是自由不受束縛,披個袈裟看起來比誰都像和尚,實際上殺人造反挑動天下大亂……啥他都干;天下各門雜學,他也都懂一些。
正是因為這一點,朱棣造反成功之后,就讓他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去了――簡直專業對口。
“道衍師父還真是行行精通嘛。”朱棣聚精會神地看著手里的報紙,隨口吐槽道。
“略有涉獵,略有涉獵,呵呵。”道衍和尚收好棋盤里最后一顆棋子,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道:“回頭等真回了應天府去,貧僧倒還挺想看看,是誰寫出來的。”
朱棣微微抬眸看了他一眼。
打趣道:“本王到時候找出來給你送去。”
……
話分兩頭。
應天府這邊,開年雖然忙碌,但好在朱允狀永床恢劣謔紙琶β遙萑恍量嘁恍蘋行磯嘁齙氖慮椋莢諞蝗找蝗沼刑醪晃傻匕才帕訟氯ィ
仍舊被嚴密看守著的煉丹司之內。
眾人各司其職,煉鋼的煉鋼,造刀劍的造刀劍,研究課題的道長、仙師們動不動吵得面紅耳赤,改良、制造火銃的事情也都一片熱火朝天。
撅了朱元璋的菜園子種下去的紅薯,在馬三寶的主持照料下,藤蔓一天比一天壯碩,葉子一天比一天肥厚,長勢一片欣欣向榮。
至于朝廷這邊。
詹徽、傅友文等人固然對朱允啄涿畹兀桶啞甙僂蚴那富u鋈チ誦鬧脅宦9聰А8醯猛耆槐匾
但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