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勛貴莽、兇戾、無敬畏之心,不過這卻也有一點好,他們不會同旁人一樣,太過盲目地畏懼和遵從私宅里那位,一旦貧僧的暗樁把應天府那邊攛掇出了事情,攪亂了應天府的格局……”
“便是陛下留在應天府的人真拿出了他的遺詔。”
“也不頂什么大用了。”
說到這里,道衍和尚挑了挑眉,眸子閃爍了一下。
朱棣目光一凜,道:“道衍師父的意思是,到了亂局之時,父皇懸在咱們頭上那柄劍,便沒有那么銳利了,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父皇跳不出來。”
他立刻明白過來道衍和尚的意思。
先前朱元璋在他們頭上懸了一柄劍,在應天府留下了「遺旨」,為的是牽制住朱棣和他手底下的人,而只要這柄劍不那么鋒利了……
他們設法把自家老爹在北平這邊按下來,剪除自家老爹在這邊留下的羽翼,把他軟禁……
自家老爹也就沒辦法出手幫應天府那邊的朱允琢耍
道衍和尚深吸了一口氣。
沒有說話。
顯然全盤默認了朱棣的這一番理解。
朱棣略略思索了片刻,不由蹙起眉頭,有些遲疑道:“只是不知父皇在北平這邊……還有多少影響力,經過這幾個月的時間下來……你我都知,父皇留在手里的手段,不會那么淺薄。”
如果動了手,卻按不下自家老爹這一尊大佛……
那可就不妙了。
道衍和尚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道:“光憑一個燕藩的力量,或許能成,但也有可能有風險,為保萬無一失,或許……可再尋求一方力量共同謀士。”
朱棣看著道衍和尚頓了頓,遲疑道:“道衍師父說的是,十七弟?”
道衍和尚淡淡一笑,道:“寧王雖年輕,卻十分勇武,大寧府直面北境殘元之地,常年需要抵御北面各方來敵,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本就是北元降部,有那些蠻子的驍勇善戰。”
大寧府那邊的力量。
道衍和尚早就在心里打主意了,歷史上,他和朱棣也一樣打了這主意:“只要有足夠的條件讓寧王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