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哪篇?”朱允茲撓行巳さ匚實饋
畢竟做報紙這件事情也是他頭一回做,自己的思維又和這個時代人的思維并不完全重合,正好借此機會了解了解,畢竟,掌控輿論看似不起眼,卻極其重要。
“那篇。”小丫頭看了一眼此間的看臺,道。
這幾天時間里。
《百姓傳媒日報》憑借著其新穎、娛樂性在整個應天府引起熱議,許多酒樓、菜館都會找人讀報吸引顧客。
醉月樓也同樣如此。
在這種飯點的時候,遠處的看臺上擺放著一張長桌,須發皆白、作說書先生打扮的老者手右手手持驚堂木,左手則拿了一份起了毛邊的報紙,正念誦著報紙上的內容。
只是距離他們所在的位置比較遠,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隱約聽清楚臺上所講的內容。
朱允撞嘍趕敢惶
挑了挑眉,故作不明所以道:“九十九歲老婦人長壽的原因,那不是篇抖機靈的文章嘛?純粹搏人一笑罷了。”
“里面講的第一個原因,說是因為少管閑事,的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第二個原因,我覺得是對的。”小丫頭道,說話之時面上竟帶了一抹悲傷之意。
朱允子行┮饌狻
關于這篇文章,他這幾天收到的反饋是:大部分人對這篇文章只是娛樂性地一笑而過。
包括他現在看到的也是如此。
在場眾人聽到“少管閑事”這一點,哄堂一笑,就各自投入了自己的討論,沒有繼續關注下面內容的意思。
他發這篇文章的初衷,是想著以一個插科打諢的方式提及嫁娶生育年齡的問題,畢竟在這種思想根深蒂固的時代,你要改變百姓的一些看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況且古代女子生育年齡這么早,目的就是盡可能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