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辦法,張元也只好開車把她們送到了機場,送她們登上了飛機。
回來的時候,張元買了幾份當天的報紙。
果然,各大媒體娛樂板塊上,幾乎都是昨晚兩家首映式的報道。
如果現在有熱搜的話,估計娛樂方面的熱搜都是《無極》和《重返二十歲》的報道。
不過報道《無極》的還是多一些,畢竟人家投入的比張元這邊多多了。
而且這《無極》的第一天的報道,基本上都是正面報道,各大媒體的筆桿子們,可是找到發揮才華的地方了,反正大部分是各種吹。
反而是《重返二十歲》的報道大部分就是中規中矩了,當然大部分也都是正面報道。
新聞早報對《無極》就極為推崇:它成功構建起一個絢麗奇幻的世界,在視聽效果的呈現上,甚至超越了此前備受矚目的《英雄》,
《無極》有著關于愛情、命運、信任等沉重的主題,使得影片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的狂歡,更能引發觀眾深層次的思考。
就像傾城在命運的旋渦中掙扎,面對滿神給出的“衣食無憂卻難獲真愛”的抉擇,她的每一次猶豫與堅定,都像是對命運的一次叩問;
昆侖奴對傾城純粹的愛,跨越了身份與階層,展現出愛情最本真的模樣,這些都讓影片的內涵得以升華..........
而對《重返二十歲》它的報道就簡單多了,一部合格的合家歡電影,沒有多少深度,但可以一看。
《新京報》的記者就直接是拿錢說話了:影片中一些被部分評論家詬病的低技術特效,他卻從中發現了獨特的魅力。
在他看來,這種技術透明度反而成為了電影巨大吸引力的一部分。
在《無極》中,例如張冬健與無數牦牛奔跑的特效場景,或許在技術上達不到頂級的逼真程度,但卻有著一種別樣的質樸與真實,讓觀眾能夠感受到影片在創作過程中的誠意與努力。
能把這種黑的說成白的能力,都把張元看笑了,這到底是收了哪邊的錢了。
當然這只是許多報道中的一個例外,目前大部分的報道還都是正面的,
畢竟能受邀參加首映式的媒體,片方肯定是做了工作的。
既然端起人家的碗,那自然是要為主家說些好話的,不過這也就是第一天,之后的事情,就要看大勢了。
雖然媒體報道的重心沒有放到《重返二十歲》的身上,但張元還是找到了不少正面的評價。
比如《晨報》:這是一部有情懷,有風格的電影,不僅輕松歡樂,而且鋪滿“催淚彈”惹觀眾一秒落淚”的好電影。
它沒有堆砌段子,沒有粗俗的噱頭,依舊能讓觀眾爆笑聲不斷,這是與扎實的劇本和精心構思的高級笑料分不開的,這一點也得到了很多影迷的盛贊。
都市報:高媛媛展現出驚人的喜劇天賦,在影片中,她訓斥小流氓與孫子時的那種長輩口吻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與此同時,她又能活力滿滿地跳廣場舞、一展歌喉,將角色演繹得活潑萌態十足,或許這個角色將成為她的代表作。
歸雅蕾和王德順兩位老戲骨更是為影片增色不少。
歸雅蕾將一位歷經歲月滄桑的普通老太太形象演繹得入木三分,渾然天成;
王德順老爺子則把一位盡心守護愛人一輩子的老人詮釋得生動形象,傳神且歡樂。
對于這些傳統媒體報道,張元并不是很看重,因為這次她們宣傳的重心在網絡上。
傳統媒體方面他們肯定是比不過《無極》了,所以他們只能另辟蹊徑。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