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陳野所料,最近幾天的鄭衛東,正為了試點辦廠的事情忙得腳不沾地。
前幾天的工作會議上,他的提議雖然勉強獲得了原則上的通過,博得了一個“可以試試看”的口風。
但這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續需要敲定的具體細則之多、之繁瑣,遠超想象。
因為沒有先例可循,每一步都需要反復斟酌、協商。
在各種支持和反對的看法之間去尋找微妙的平衡點。
雖然有陳金生那份詳盡周全的計劃書作為藍本,但紙上談兵終覺淺,許多實際問題并非計劃書能完全涵蓋。
其中牽扯的利益關系和現實考量,盤根錯節,復雜得很。
首先就是最實際、也最棘手的場地問題。
尤其是陳金生(陳野)點名要的那個廢棄養豬場,規模著實不小!
那可是當年清河縣雄心勃勃要建大型國營養豬場時打下的底子,占地足有三十來畝!
但最終卻因為一些事情徹底荒廢了下來。
雖然廢棄多年,荒草叢生,部分棚舍也已坍塌,但基礎框架和大部分紅磚墻體還在。
但這么大一塊地,以什么名義、什么價格批給一個港商?
是算國家資產租賃?
還是算特殊政策下的合作使用?
租金又該怎么定?
定高了,怕直接把投資人嚇跑,剛點燃的希望小火苗就此熄滅;
定低了,又怕背后被人戳脊梁骨,扣上一頂“賤賣國家資產”、“利益輸送”的大帽子,授人以柄。
這其中分寸的拿捏,讓鄭衛東和參與討論的相關部門領導頭疼不已,會議開了一場又一場,煙灰缸滿了又滿。
相比之下,服裝廠的場地反而好解決一些,畢竟需要的面積沒那么大。
在縣城邊緣找一處合適的舊廠房或閑置倉庫加以改造便能滿足初期需求,爭議也小得多。
其次就是令人頭疼的人員安排。
這風聲也不知怎么就走漏了出去,縣里就那么點大,有點動靜很快就傳開了。
剛一說可能有港商投資辦廠,雖然再三強調只是“試點”、“尚在研討”。
但各種打聽消息、拐彎抹角希望能“安排”人進來的電話和條子就沒斷過。
哪個領導沒有三親六故?
哪個部門沒有需要平衡的關系?
大家都想著能不能塞一兩個關系戶進去,不指望掌握實權崗位,哪怕是個清閑的差事、領份穩定的工資也是好的。
這無疑給主要負責此事的鄭衛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人情負擔。
然而,推動事情向前發展的有利因素也在悄然增多……
最重要的就是,省里有位大領導不知怎的注意到了這件事,并且通過電話表示了自己的“關注”。
電話里雖然措辭十分嚴謹保守,只是表揚了清河縣“解放思想、大膽嘗試”的積極態度。
又簡單詢問了一下項目的基本情況、投資方背景和發展前景,并未給出任何明確的指示或承諾。
但這份來自上層的“關切”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強烈而清晰的信號。
而且,通話結束時,對方有意無意的提了一句——陳金生是個好同志……
這讓縣里許多原本持觀望甚至反對態度的領導,立刻重新評估了這件事的分量和背后可能存在的能量。
一個港商,不僅家族有深厚的愛國背景,還能驚動省里的領導特意來電過問……
這里面的水,恐怕比他們想象的要深得多。
原本一些堅定的“保守派”,態度也悄然發生了軟化,至少不再公開明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