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
光和三年,自西涼叛賊邊章、韓遂勾結羌人叛亂被鎮壓后第三年,匈奴、烏桓、東夷、山越等四方異族躁動,皇帝無法調兵,遂令各地州郡長官自行戒備。
此時十常侍進,稱此異族怪異之舉乃與中原內應有所謀劃之故,主謀便是那已經將道派分壇修到九州各地的太平道道徒。
皇帝信之,令十常侍遣人徹查各地太平道,不料涼州太平道悍然劫囚,青州太平道沖擊郡國,徐州太平道勾結海盜,幽州太平道協助烏桓突襲刺史,冀州巨鹿總壇完全拒絕官使接近。
更有甚者,數名不知來歷者潛入洛陽試圖刺殺十常侍,皇帝因之大怒,令洛陽戒嚴緝拿刺客,又下旨宣布太平道為叛逆,令各州府大力捉拿緝捕。
無論朝廷所發布榜文上的此等“事實”究竟與真正的“事實”有多少出入,又有哪些不為人知之事,都無法改變太平道即將從明面上消失這一結果。
至于那些好用的符水?當然由官府來賣了,至于是哪里來的,不想被當成太平余黨還是別問的好。
洛陽,山河社稷圖內。
“師父,這‘劍圣’為何會瘋狂至此?”趙云向童淵問道,“弟子很難想象同樣本領與層次之人,比如師父,會為一個并不算賢明的皇帝如此出力。”
此時距他前往涼州破壞十常侍勾結匈奴的陰謀又過了兩年,趙云已經從尚顯稚嫩的少年成長為看起來足夠可靠的……少年。
至少,他已經不會畏懼那些在“山河社稷圖”中行動如常的“英靈”了。
師徒倆在“圖中”的洛陽重逢后,雖然童淵認為他的本領尚不夠掌握“豪龍膽”而沒有交付那把兵器,但卻贈與了他一套嶄新的輕型銀甲。
“呵呵,子龍可知‘王莽篡漢’?”童淵不答,反而提起了另外的話題。
“自是知曉,據說便是由于此偽帝建立的偽朝令上天震怒,才以隕石賜予光武帝‘無雙’之力,使其一舉將偽朝覆滅。”趙云不知師父問這個做什么,于是按照常人所知答到。
“根據記載,在王莽篡漢之前,亦有超凡之人,雖非如現今‘無雙武將’這般多,亦不喜出世,卻有騰云駕霧、移山填海、劃江成陸,起死回生之能,但,卻在王莽篡漢后全數不見,”童淵道,“為師猜測,他們很可能便如王越這般,將自身存續與國運捆綁,才會隨著漢統中斷而消失。”
“所以劍圣才會……等等?”趙云說到一半,忽然驚覺四望:“那些人的本領,可與此‘山河社稷圖’近似?”
雖然師父回答了他關于劍圣為何要維護當今皇帝的疑問,但好像不經意間又透露了一個大秘密——或許不算秘密?
“不然你認為為師與張角為何會安心在她掌控的‘世界’中一住數年?”童淵道:“當初王越那一記‘天之痕’大概也有試探之意,如為師、張角,抑或另外的‘仙人’是無法正面接下那一劍的。”
“這……”趙云心念電轉,想明白了許多事。
比如,為何王越會在使出那一劍之后立刻培養出“十常侍”這等雖然令民怨沸騰,但本身卻對維系皇權頗有好處的“無雙宦官”。
比如,那位“仙子”為何要廣傳符水救人,又鋪開“山河社稷圖”將各地的“戰死”者收納起來,更是刻意保護如童淵、張角這樣的超凡者,對于吉、左慈多次冒犯更是毫不在意。
因為漢統即將再次終結。
王越想要盡力推遲它的到來,而林好仙子則試圖令這個“終結”過程中造成的犧牲盡量少。
至于童淵和張角之間的爭執,與其說是對當今朝廷做法的改良意見,不如說是對“下一個朝廷”應當如何執政的辯論。
而要求自己尋找正確的治世之策,則是為了讓他不要走錯了路,變成王越如今不擇手段的模樣。
“多謝師父指點。”趙云鄭重地深深一揖,“子龍知曉當如何做了。”
“應該的,嗯,呵呵……”童淵略顯茫然地回應道。
————
雖然說了“知曉該如何做”,但趙云目前正在做的事并不需要改變,那就是繼續救援被戒嚴令困在洛陽的太平道“刺客”們。
當日確實是童淵和趙云雙槍合璧攔下了王越斬向刺客的一劍,但真正起作用的則是“洛神”鐮刀的那一擊。
童淵與王越隔空“切磋”已有兩年之久,有充分的證據證明這批刺客不是他安排的,于是王越的追查方向便朝“洛神”的力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