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現在的中國那一群人還保持著古人的風骨,那中醫絕對算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能排進前三甚至穩坐第一的存在。
而作為古中醫的一向風格就是御醫看不起鄉野中醫,認為這些人都是赤腳醫生。而民間中醫高人則是看不起御醫,覺得這些人為了富裕生活竟然放棄了懸壺濟世的大任,簡直對不起祖宗,羞于和這些人為伍。而孫半仙無疑就屬于后者。
“您老別急先聽我說。”對于孫半仙的抗拒楊東旭再說之前就已經預料到,畢竟他從小到大身邊就有玄老頭這個活生生的例子,他想不了解一下都不行。
所以他快速說道:“不是作為小輩的說話不好聽,而想要振興中醫這一步是必須要走的。不然如果連高層都信任西醫,而不看中醫的話,那中醫真就死的不能再死了。
光靠你們這些人在民間收幾個徒弟,在偏遠地區給人看病。咱不說如何和西醫對抗,你連能否繼續傳承下去都有問題。
中醫是個好東西,其中玄妙哪怕是您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夠參悟透徹。可同樣古代的百家爭鳴的學說真的就不如儒家嗎?可最后為什么儒家一家獨大,其他不是被淹沒在歷史塵埃中,就是只能算是偏門學科?還不是因為皇帝支持儒家嗎?”
楊東旭這樣說其實有點危聳聽,因為國家高層從來沒有放棄過中醫。在后世也一只在挽回中醫的頹勢。可現在上面顯然顧不上中醫。
可要是再等一段時間又不知道有多少好東西,好藥方就失傳了,所以既然孫半仙提出這件事情,他又真的想做自然一天都不想走,所以上層路線是必須要走的。
“沒別的辦法嗎?”孫半仙顯然不是什么頑固不化的人,相反看他和玄老頭平常斗嘴就明白,這是一個只要有道理就能變通的人。但風骨這種東西一般都是寧折不彎的,他雖然不是仇視朝堂的那群人,但至少不想進這個大染缸是真的。
“這是目前唯一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別的咱不說現在國內有多少人?不說所有人都看中醫,十分之一看中醫。就那點田間地頭,或者大山深林里面的野生藥材,都挖光了也不夠用。
所以推廣中醫之前藥材種植是必須要解決的,不然你給人看病藥都沒有怎么治療?所以大范圍種植中藥是必須的,但大范圍的種植重要不種莊稼了,這總要國家同意吧?
國家都不同意你讓農民怎么種?還有除了田間種植之外,一些藥材必須要圈山種植吧?現在所有地方都是國家在管理,你覺得國家不同意你能圈山頭種中藥?”看孫半仙有所松動,楊東旭立馬趁熱打鐵的說道。
“這個......”孫半仙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說。
“讓你們進入朝堂不是讓你們當官,哪怕做個顧問都行。這樣出去給人看病你一說是某某領導的私人醫生,你覺得連領導都相信你,讓你看病,病人會不相信你?會覺得你沒什么醫院有幾個頭銜的主任厲害?他那么厲害領導為什么不找他看病,而找你?”
“我有真才實學,何以借用他人之名!”孫半仙再次吹胡子瞪眼。
“這只第一步,等在高層這邊站穩腳跟兒獲得允許,第二步就是給老外看病,這個也是必須要著重去做的,到時候我可以做個詳細的計劃。”
“治療病人我沒意見,無論對方貧富貴賤是國人還是蠻夷。可國人尚未醫完,為何要給外人看病。”如果說之前楊東旭讓他有點生氣的話,那把外國人放在國人之前,這就直接踩在他的底線上了。
“出口包裝轉內銷啊。”楊東旭下意識說出了后世商業操作格外經典的一句話。不過這句話孫半仙顯然聽不懂于是他解釋道:“國人的尿性是你永遠不要把好東西免費送給他,而是讓他求,讓他抓肝撓肺絞盡腦汁之后歷盡千辛萬苦才能得到,這樣他們才會珍惜才會認真去對待。
所謂的出口包裝轉內銷的意識就是,現在國人感覺外國那么好。那么連外國人都感覺中醫比西醫牛掰,你說國人到時候是選擇中醫還是選擇西醫?”
“我華夏國粹為何非要讓蠻夷承認?”孫半仙依然格外氣不順。
楊東旭很想說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他有什么辦法。后世國家經濟都世界第二了,甚至預計超越美國不再是夢想。
可那個時候無論是民間還是網上,最長干的事情就是看外國人承認國內什么東西好,外國人一句好,似乎比國人一百句都頂用,感覺有莫大的面子,這就是現在這個社會的常態他有什么辦法?
百年的恥辱史雖然沒有泯滅華夏的精氣神,而是讓華夏人奮發圖強奮起直追,可建國之后落后的經濟,以及即便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依然有很多技術方面的落后,讓國民太渴望讓世界認同了。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