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兒最后還是沒再追問吳舟說的那79個重點廠商是哪些。
羅松,乾徐也都沒問自己之后要負責的類目情況。
以后有的是時間。
作為職場的老油子,他們有經驗。
這次來,把這次的“目標”完成了,就可以了。
完全沒必要超額完成任務。
畢竟真要“超額”完成了,那后面領導給到更高kpi考核,壓力”更大”怎么辦?
倒不如細水長流。
所以,之后他們三人將原本的“目標廠商”告訴了吳舟。
可兒說了7個,羅松說了5個,乾徐說了5個,青木他沒說。
這次過來,他就是“帶下新人”的。
吳舟幫他們快速地繪出了路線圖!
眾人又簡單地閑聊了兩句,就分開了。
不過在臨別的時候,三位新小二這一次卻是和吳舟留下了聯系方式,還加了一下微信。
電話這東西,后面大多數的商家,該有的都會有,但微信這個東西,就相對比較私密一些了。
大多數的商家是加不到小二的私人微信的。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吳舟比其他商家“更先一步”了。
這一次和幾個新小二的初次見面,對吳舟來說,算是意外之喜,而且“成果斐然”。
第一步,是青木這個老熟人主動“介紹”認識。
第二步,吳舟主動幫忙,給到“他們”幫助,雖然只是‘小忙’,但小忙也是忙,正常人被幫之后,會有欠人情的想法。
第三步,就是吳舟主動地顯示“自己的價值”。
和可兒的那一番“長篇大論”,不論是大方向,還是落地方面,吳舟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至于這些看法正不正確,就看那些小二們的表情就能看的出來。
好的業績,“誰都可以”,沒了張屠夫,還會有李屠夫,劉屠夫,肉就在那里,最多是個別屠夫的出肉率更高一點點...
但如果這個屠夫順便的還帶養豬的,能幫助他們提高更多的“肉源”...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想要關系“好”,除了聊得來之外,在吳舟看來最重要的還是表現出對“他們”的價值。
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吳舟這才繼續自己“原本的規劃路線圖”,不過因為耽誤了這么一會兒,吳舟得加速一點了。
看了一眼身邊的一個展臺廠商的名字,快速在腦海中定位自己當下的位置,之后立刻就行動了起來...
吳舟這邊剛走,他沒看到的是,就在不遠處的一個犄角旮旯處的一個“小展臺”里,此刻有三人一直就在那塊兒安靜地待著。
徐文霞,王浩,徐文麗在吳舟和三個小二分別之后。
還安靜了好一會兒,緩不過神來。
“小吳不是跳槽了嗎?怎么聽著小二的意思,是創業了啊?”王浩疑惑地問下自己的媳婦兒徐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