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著那古方,這些益母草,須在甕中悉數焚燒成燼。
當年新收的金燦燦小米,熬煮成清粥,取上層濃稠的米湯,將益母草灰,調和米湯,搓成丸子。
宋府家丁,依著宋璃的吩咐,壘起一只泥爐,爐底,留下四處通風孔道,布炭點火。
隨即,再將揉好的灰團,安置于炭火中央。
將泥爐封起,頂端留下一排煙口,小火煅燒足足一晝夜后,次日晨起,取磨碎的上等細石,滑石,與蚌殼粉,入研缽水飛。
研磨好的石粉,瀝去上層清水后,細膩猶如絲緞般光滑。
此事,前夜的灰團,亦已煅燒完全,泛著灰白之色。
將益母草灰團,小心翼翼地刮去表層雜灰后,在石臼中擂粉研磨,反復過篩。
取益母草灰一兩,蚌粉一錢,滑石兩錢,細石一錢,加胭脂一分,再次入石臼細細研磨后,以絹布籮篩,留下細若微塵的嫩粉色香粉。
這玉女桃花粉即成。
這制法,并算不得太難,只是草灰與石粉的配比,還需玉致一一嘗試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