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大將軍一愣,他低頭看著藥枕,心中某個柔軟的地方被觸動,出神道:“那這個藥枕,豈不是她親手做的?”
軍師卻沒有心思抒情,他奪過藥枕,翻來覆去看了一遍,確通道:“這就是嫂子送我的那個藥枕!”
“當年發生災情,瑞王殿下讓各家出錢出力,又讓我們出些東西,那時我不在家中,我夫人以為這藥枕是無用之物,便拿出來捐了。”
沈河清捉到話中的重點:“若是這樣,當年捐獻之物,怎么會出現在香云國的藥鋪,還是藥鋪掌柜的多年珍藏?”
軍師也不清楚這個,他只知道當時陛下剛登基,國庫辦了幾次典禮,正是空虛的時候,又發生了災情,縱使陛下帶頭捐錢捐物也有些乏力。
最后還是瑞王出主意,讓皇帝和文武百官捐物,再將這些物品按照官位高低排序,列成小冊子,嘉獎捐糧最多的富商。
只是不清楚中間出了什么差錯,一百來件東西最后只有十件,一個大富商捐了百斤糧食拿走了皇帝的墨寶,其余富商只捐了十幾斤糧食,對災情的作用微乎其微。
沈河清稍加思索,便看出這個法子的高明之處。
嘉獎的東西共有百件,大富商們想要最大的嘉獎,也就是皇帝的墨寶,小富商們捐一點,也可以得到官員的物品,若是捐十斤,能拿七品官員捐獻的物品,多捐五斤,便能拿六品官員捐獻的物品,一些有余糧的富商便會多捐幾斤,只是省幾日口糧,就能拿到官位稍高些官員的物品,何樂而不為?
一旦富商有這樣的想法,便會不斷的捐糧。
這是對小富商來說,而對大富商而,他們會爭搶皇帝的墨寶,在這個過程中,會不自覺攀比捐獻糧食的多少,越多越有面子,就算失敗了,也能拿到高官的物品,穩賺不虧的買賣。
沈河清眼中流露出失望,這樣好的法子卻出現差錯,他道:“是不是除了皇帝的墨寶沒有丟失,其余官員捐獻的物品都沒了,只余幾件小官的。”
軍師點頭,還有些疑惑:“你怎么知道的?后來宮中發生刺殺,陛下徹查此事,才發覺不對,當年賑災的糧食倒是沒動,但銀兩連同這些物品都沒了,查到戶部尚書和章知府身上,線索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