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哪兒來的三計?
在他們的預想中,朱元璋想出的計策,必然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維護皇權利益的。
其思路無外乎是嚴刑峻法,想出比剝皮實草都殘酷的刑罰。
以此來震懾群臣,使他們不敢犯錯。
但是這樣做,其實就是治標不治本。
為何會發生空印案?難不成就是官員們犯賤,偏偏知法犯法嗎?
真的不是啊。
而是朝廷制度真的有漏洞,官員們為了能夠按時完成任務,不得不這樣。
以朱元璋的性格,必然是會繼續從官員手里收權才是,甚至連蓋印都要征求上層同意。
這樣一來,官員手里的權力越來越少,雖然杜絕了他們不法的空間,也同樣不便于治理。
但是如今這三條計策,卻是直接點中空印案的弊端,從官員的角度而考慮。
如果真能實行這三條計策,那便能直接杜絕空印案發生的可能!
這才是治本之策!
這三計絲毫沒有收權的意思,反倒給了官員們便利的空間。
可以說,但凡不是官員們有心犯法,那以后再也不會出現此類罪犯,如果還有人想鉆空子,那便是有意為之。
這樣的話,即便是治那人死罪,其他官員也沒有二話。
“陛下英明!”
群臣們震撼過后,由衷的拜服行禮。
這三計與其說是法規,倒不如說是解救了他們。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