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話,從不同的人嘴里說出,就是不一樣的效果。
從鄭士利嘴里說出,就是為其兄長開脫,但是從朱閑嘴里說出,那便是客觀中立。
而且在毫無偏見的前提下,朱元璋立刻就能看出,此等計策可以說是老成持重,考慮的極其周詳的三計。
還完美維護了朝廷的利益!
朱閑果然沒令他失望,竟然真的想出了如此精妙的計策。
只是方才為何要支支吾吾的?
還說陛下一定不會采納是什么意思?
接著,他又氣又笑的對朱閑說道:“你就這么小看當今圣上嗎?當真覺得,他聽到這么精妙的計策,也不會采納?他就這么昏庸?”
“陛下盛怒之下,哪里能聽得進去話?這時和他說這些東西,和找死有什么區別?”
“別說尋常大臣,即便是太子,怕是也不敢觸他的霉頭。”
朱閑不以為然的回道。
朱元璋聞,瞬間老臉一紅,同時惱羞成怒的嘀咕一句:“那怎么可能!”
聲音之中,多少有一些心虛。
因為此刻,情緒平復下來以后,他也發現自己的確有些失去理智了。
可能是骨子里對于貪官污吏的痛恨,加上滿朝官員們沆瀣一氣,蒙騙自己的震怒,使得憤怒攻占了理智。
只想著手舉屠刀,殺光這些膽敢勾結的不法官員再說。
卻有些不夠穩重了。
看來朱閑的確很了解自己,在那種情形下,即便有人提出此等計策,自己恐怕也不會予以采納。
“呵呵,我看賢弟有些小瞧陛下,他雖然龍顏大怒,但也一定會聽從良策。”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