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也沒那么夸張,其實我并不著急,就是老爹急罷了,什么朱家興旺,也不怎么重要,我培育出來土豆也只是想謀取個地位傍身,不會被官吏欺負。”
“至于別的,隨便吧。”朱閑卻很隨意地輕笑道。
進獻土豆而已,缺一點也沒什么,最主要的是,能證實其產量就可以,別的并不需要在意。
“隨便?”
聽到這話,徐妙錦卻是略顯驚訝的看向朱閑:“這可是影響著無數黎民的神物,世兄怎么這么隨意?”
“對啊。”
聽到徐妙錦的問題,朱閑很果斷的點頭,說道:“區區一個爵位,哪里有讓黎民百姓不餓肚子重要,百姓們都能吃飽,這天下才會安穩,四海升平,這才是這土豆顯世的最大意義!”
“不說別的,擁有了這土豆后,最少可以延長大明百年國運。”
“如果大明可以延長百年,屆時,這個天下又將是另一番景象了。”
這是朱閑的真心話。
有一說一,明朝后期時,可以說多災多難。
陜西河南等地,差不多每年都會遭災。
不是蝗災就是旱災,要么就是黃河決堤引起的洪災,不時的還要來一場地震。
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朝廷每年賑災,卻收效甚微。
百姓們依舊生活艱難,而朝廷的威望也逐日崩塌,并且由于大量的賑災,加上維系朝堂運轉,過度消耗了庫藏力量。
最終引發了明末的起義事件。
但是要知道,那時的明末,已經萌生了工業革命的雛形,雖然十分微弱,幾乎不可見,但畢竟是出現了。
在富饒地區,出現了大批的雇傭工人,絲綢等商品遠銷海外,財富流通速度非常快。
那里的百姓,大多數已經脫離了耕農生活。
可以說,明末北方地區省份,雖然一片狼藉,但是南方地區還能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