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那些標點符號也該普及下去,這樣一來,會大大降低儒學的門檻,假以時日,我大明必將文化昌盛!”
“有這個必要嗎?”
朱元璋仍有些猶豫,畢竟,這變動實在太大了,十幾年間,天下士林都在研習程朱理學,這突然更改,牽扯頗深。
更重要的是。
他實在不怎么了解儒學,有點搞不懂,這兩門學問究竟有多大的不同!
“當然有了!而且是越快實施越好!”
宋濂當即正色道:“在今天看到朱閑心學以前,微臣也覺得,程朱理學非常完備,但是如今和朱閑的心學一比,程朱理學瞬間顯得虛無空洞。”
“對儒學的解釋,雖然詳細,但空談大于實干。”
“而朱閑的心學,卻是講究格物致知,強調先去做實事,然后再從實際中得出儒學道理。”
“這門學問是教導人做實事,普及的越早,對朝廷而,利處就越大!”
“如此重要?”
朱元璋聞都傻眼了。
“甚至比微臣所說還要重要,因為時間倉促,微臣也沒有完全看明白朱閑的心學。”
宋濂頓覺慚愧,自己鉆研了幾十年的學問,原本以為,已經走到了儒學一道的巔峰。
但是沒想到,竟然都無法完全看明白朱閑的學問。
他不禁生出濃濃的挫敗感來。
“你覺得呢?”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看向劉伯溫。
畢竟此事茲事體大,影響著天下士林與儒學一道,他當然不會只參考宋濂的看法。
“微臣和景濂兄的看法一致,不過有些補充,那就是應該用朱閑的標點符號,把以前的典籍都全部標注一遍。”
“這項發明一出,天下學童都將受益,誰可以主持重編典籍,那他在天下士子心里的地位,恐怕不會次于朱熹!”
聽到這番話,宋濂不禁臉紅。
他這么支持朱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