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今看來,好像不用那么麻煩。
“少爺,你是如何想出此等學問的?多少大儒篤學不倦,都未曾揪出程朱理學的弊端啊。”
宋濂一瞬不瞬的盯著朱閑,好像要把朱閑接下來的每一句話,都刻進腦子里。
因為,這個答案對宋濂而,簡直太重要了。
此事對于宋濂而,就好比自己畢生精研的學問,在一瞬間,就被朱閑給擊碎了。
這堪稱學術上的死亡!
不搞清楚自己是如何死的,讓他怎么甘心!
“額我就是認為程朱理學有些呆板,不利于做實事,好比你去種地,總得先知道怎樣種地吧?但問題是如今的儒學,只教導你如何為人,全是白扯。”
“所以我自己思考過后,得出了‘格物致知’的理論。”
“唯有格物,方能致知!”
“這通篇,都是延伸解釋了這四個字罷了。”
朱閑輕笑著,大而化之的講了一遍王陽明當初的心路歷程。
程朱理學的理論的確完善,但最大的弊病,就是因為,他并非一門做實事的學問。
王陽明在實踐下,才得出陽明心學的真理。
接著一經問世,便風靡天下。
面前這二位,儼然也是為陽明心學深深的折服了。
“格物,才能致知”
宋濂就像著魔了似的,不停重復著這句話。
忽然間,他騰的起身,居然對朱閑行了個大禮。
“少爺,你這番話簡直讓我醍醐灌頂!我悟了,從此以后,這儒學一道,是該大變天了!”
宋濂雖然備受沖擊,但馬上就接受了,這也是他作為儒學大師所擁有的胸襟。
但凡是正確的,就該博采眾長!
這樣才可以讓儒學愈發的興旺!